APP下载

从肢体与思维的解放看现代舞文化

2018-08-31冮毅

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舞文化内涵

冮毅

摘 要:以波兰舞蹈剧场在哈尔滨的交流和演出为契机,针对身体训练的互动教学进行分析,了解波兰波兰现代舞的训练特点和舞者状态。结合两部作品的动作设计、文化内涵表达和现场呈现效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梳理编舞家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波兰舞蹈剧场 现代舞 文化内涵 舞蹈解读

波兰舞蹈剧场成立于1973年,兼容芭蕾舞与现代舞的创作和呈现方式,尝试从传统表现手法中寻求解放,通过舞蹈剧场的形式跨越流派、技术和文字的界限,不断追求新的剧场表达空间。舞团以即兴创作为基础,多元且大胆的融合多种创作方式,运用舞蹈展现“自我”对文化的感知,舞团先后与瑞典、法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的艺术家合作,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该团也曾先后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誉为“波兰最好的现代舞团”。

舞团将2017年定位为“魔法师之年”,在主题上聚焦在传统与仪式、信仰与神话、魔法与迷信等范畴,将民间文化与文学名著结合到一起,并融入了波兰浪漫主义幻象,揭示了多种波兰式想象。2017年的中国巡演首站来到了哈尔滨,为冬季的“冰城”带来现代艺术体验,11月24日舞团艺术总监伊娃·帕新卡、舞团经理安德烈、以及珊朵拉和兹比格涅两位舞者进行了现场体验活动,并为后续的现场演出进行了作品推介。

一、现场感知身体解放

作品推介之后,由珊朵拉和兹比格涅两位舞者带领20位哈尔滨的舞者和部分哈师大舞蹈系师生生开展了身体训练。整个训练环节由新晚报进行了视频直播,笔者受新晚报和哈尔滨大剧院邀约为现场体验进行全程解说。

1.地面训练部分

受早期现代舞反芭蕾思潮的影响,地面训练始终具有独特魅力。在经过简单的热身之后,开始地面的流动性练习,训练中身体基本保持在“低空间”位置,并呈直线运动的方式,动作以螺旋状连贯展开,节奏比较缓慢。这一阶段的练习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气息与动作协调一致。在动作节奏舒缓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调整呼吸,并与动作相配合。舞蹈作为有氧运动,正常呼吸是运动的基础,换言之,身体的解放首先要解决的是气息的流畅。当动作伸展是,配合以吐气;当动作内敛时,配合以吸气,在呼吸间动作可以连绵不断,同时呼吸也要与动作节奏相一致,特别是动作延伸时,呼吸的长度要与之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身心合一。在佛家与道家的文化中,都有通过调息来达到“入定”的状态,在现代舞中亦是如此,呼吸的顺畅直接影响动作的质感。调息时也是对“自我”身体的关注,在一呼一吸间可以感知自身动作运行的轨迹,可以感知重心的变化,可以放松肌肉,凝神聚力。有效的呼吸可以增强氧分子的吸入,保障大脑的高速运转,同时也能保障身体的灵活与稳定。

第二,动作圆润而流畅。以脊椎为核心,螺旋式运动,形成运动时力量连绵不绝的效果,这与太极颇有几分相似,动作没有棱角,能够有效保障力量的连贯性,周而复始的力量又是保障动作顺畅的基础。优秀的舞者都是展现出对身体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即对力量的掌控,流畅的动作可以打破观众对动作的惯性思维,这正是现代舞经常会让观众感觉动作“意想不到”的根源。

2.双人接触即兴部分

接触即兴 (Contact Improvisation)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由美国后现代舞者史提夫·帕克斯顿(Steve Paxton)开发的一种舞蹈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舞蹈创作方式。通过舞者间身体的接触与互动而产生多元的动作,强调身体和心灵的沟通,以自由和开放的态度来探索身体本身的创造力。接触即兴时需要舞者身心统一,以平心静气的状态来感知舞伴的动作“信号”,并作出回应,有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动作,达到彼此的“对话”。波兰舞者的双人接触即兴突出了“感知”的特点,特别是对力量的感知。当甲与乙接触时,甲的力量会被乙所感知,随即乙会作出相持、对抗和借力等反馈,甲通过感知来了解乙的反馈,并随即作出反应,逐渐形成了甲和乙的互动“对话”。

“对话”能够培养彼此的默契,在熟悉对方的力量和用力方式后,还能够感知舞伴的状态,通过状态的磨合彼此建立“信任”,随即能够产生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托举或“持重”动作。在 “对话”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自我身体的认知和开发,还能有效探索不同的接触方式,起到开发思维能力的效果。

3.双人力量训练部分

建立在彼此感知的基础上,力量的运用将呈现更多的方式和强度。珊朵拉和兹比格涅通过示范讲解如何通过稳定的造型形成力量的支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一方不动的力量支撑。兹比格涅介绍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直立状态下,身体形成“大”字,由舞伴发力形成持重造型,另一种是“跪撑”的方式,身体的稳定造型为舞伴形成动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舞伴将自身的重力合理作用在兹比格涅四肢的支撑点上,即稳定,又起到化解力量的作用。在力量支撑的同时依旧保持前面的感知状态,要感知舞伴力量的作用点、力量大小和重心变化,虽然外形动作没有变化,但是内在的力量却需要与舞伴的动作进行配合,从而保证动作质量。

第二,通过力量对抗形成的支撑。例如甲接触乙并给予乙身体某部位力量,乙在感知力量后要相应作出与之相平衡的力量,同时调整重心,从而保证双人动作外形上形成力量的平衡。在连续的动作变化时,重心的及时调整至关重要,特别是男女舞者在体重和力量大小上存在的差异,合理的调整重心可以起到化解或转化对方力量的作用。

在體验之后,波兰艺术家对哈尔滨青年舞者的表现给予褒奖,青年舞者们也纷纷表示感受颇深,能够在两位波兰舞者身上看到扎实的芭蕾舞基础和优异的身体控制能力。此次活动也暴露出哈尔滨舞者在现代舞训练方面尚有不足,三方面问题的比较突出:第一,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不足;第二,放松不足,意识过渡关注动作外形;第三,身体敏感度不足,不能及时针对舞伴的力度和接触点做出力量和重心的配合性动作。

现场体验活动之后,波兰舞蹈剧场将细致的准备接下来几天的演出,在观看完25日和26日的两场演出后,针对舞作进行解读。

二、关于《丰收》的解读

《丰收》是由伊戈尔·格式可夫斯基导演,伊娃·帕新卡编舞,运用舞蹈、人声和电子乐进行立体化呈现。作品简介中介绍“丰收是一种仪式,与仪式相伴的是收割,还有由务农、自然和人类生活组成的一种循环。”从动作层面分析,作品中采用大量螺旋往复的动作来展现这种“循环”,动作连贯而顺畅,力量连续贯穿,带给观众连绵不绝的感觉。从动作本体而言,大量回旋、还转的动作所呈现出来的“圆润”感与“播种到收割”的循环相统一,同时流畅的动作也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感。

从内涵角度解读,编导受到《荷马史诗》和波兰剧作家斯坦尼斯瓦夫《奥德修斯回归》的影响,将奥德修斯的特点暗含其中。首先,奥德修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从英雄到颠沛流离的回归之路,再到重新成为伊塔卡岛之王,这既是一种“丰收”,丰收是一种结束,同时也是新的开始。人类无法停止时间,不能拒绝“明天”的到来,新的一天就是新的生命,英雄和普通人都在追求新的世界。“丰收”正是表达了对生命的延续,通过错位的方式表达生命的循环。其次,奥德修斯是一位具有抗争精神的人。作品中表达了自我的“抗争”,相互的“抗争”,在生命的进程中,“抗争”是一种奋斗,同时也是一种追求新世界的动力。奥德修斯在战争中、在回归中、在重回伊塔卡岛后始终伴随着抗争,在不断的抗争中最终回归到爱的纯净之中。最后,奥德修斯是一位信念坚定的人。他坚定对爱的信念,作品也同样传递着爱,爱的“种子”在“丰收”时收获的是更多的爱,但是在爱的“耕耘”过程中也会面对谎言和诱惑,这正像是气候和虫害一样无法避免,而信念是“丰收”最好的保障。在作品的尾声,舞者们伴随咏唱踏过白布,既表达了生命终结后步入天堂的纯净,也是对进入新世界的一种诠释。整部作品展现出创作者对肢体和文化内涵的探索,同时流露出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三、关于《往事如烟》的解读

“我们醒来,离开床,去工作,吃,喝,休息,无聊,娱乐自己,合得来,又分开;我们出生,成长,孕育生命,变老,死亡。我们的故事和世界上发生的千万个故事的结局总是相同。我们都知道结局是什么。”这是作品简介上的一段文字,看上去有些无奈和灰暗,创作者试图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来表达自身对“人”生存状态下的众多行为方式所引发的思考,而作品本身所传递出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关系”。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条线,那么人与群体的关系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独舞展现着个体,群舞则被视为社会关系,但是即使在群舞中,因服装和样貌等不同,依然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机械化的重复动作时,个体与群体始终相融又分离,当群舞中白衣男子的动作区别于其他人时,在独特的另一面却是孤立。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充满着日复一日的重复与渴望突破的挣扎;在面对生老病死时充满着冷漠或关爱。个体在面对群体时或因为从众心理而放弃自我,或是迷茫中盲目选择从众。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作品通过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的形式展现出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并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因素融入其中。在独舞中可以感受到自我的彷徨与挣扎,是个体关系的一种选择,在机械化的重复时渴望自由,在自由中渴望扶持与关爱,越“痛”则越渴望。双人舞中,一位打着“响指”的人与舞伴配合的舞段十分独特,呈现出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控制者仿佛是提线木偶,已经丧失自我。多段双人舞在展现各类情感因素之外,还展现出彼此间的对抗与扶持、主动与被动、牵引与跟随的关系。在三人舞中既有因为选择而呈现的先、后双人关系,也有相互追逐的关系,目标不同却彼此关联。

关系与人。关系中蕴含着利益、责任或爱,人总是在寻求关系,并不断建立和打破关系,并再寻求、再建立、再打破,周而复始直至“终点”,即使到达“终点”也会因为关系的不同出现或冷漠、或关爱的结果。关系与人如影随形,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人们寻找着关系中的爱,因为付出和努力的不同,渴望和最终的结果又是因人而异。

“生命之轻,你可能承受?往事如烟,随风而逝,你甚至连记忆都不曾留下,人神瘫坐在地,犹如困兽。每个人都如舞者般穿着戏服,而戏服只有黑白生死两色。拼命跳跃吧,努力生活,及至暮年,仍愿你寻得意义,走出空虚。”从这段简介文字中能感受到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找到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并产生共鸣,当面对青春逝去,生老病死时,无奈困扰着每个人,整部作品并没有一味的歌颂爱的伟大,但是却能够在回味中发现是爱构成了永恒不变的关系。

波蘭舞蹈剧场的艺术家在哈尔滨的巡演已经落下帷幕,通过活动和演出让哈尔滨的观众对现代舞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为哈尔滨的现代舞文化填上新的一页。舞团展现出波兰现代舞的先锋性特点。舞者基本功扎实,特别是芭蕾舞方面尤为突出,整体状态也非常稳定。在创作方面还有芭蕾舞模块化创作的痕迹,音乐都采用电子乐,作品自身特点并不鲜明。主题方面渴望表达一些人性深处或与生存相关的东西,但呈现过于厚重,对于观众而言真正接受还需要时间。

猜你喜欢

现代舞文化内涵
浅谈现代舞在综合性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开展与普及
浅析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前景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浅谈对传统紫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JUST DANCE
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
浅谈现代舞训练中呼吸的运用
论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