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艺术流派形成的初期——唐朝

2018-08-29谢青

艺海 2018年2期
关键词:唐朝演奏家

谢青

[摘要]唐代的器乐演奏艺术丰富多彩,是一个高手云集的时代,汇集了汉族固有的传统乐器和西域传入的外来乐器,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唐朝琵琶流派的形成,造就了一代代演奏家,他们都以其独到而精湛技艺,创造出了一部部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优秀的作品而流芳百世,为我国的艺术宝库增添异彩。

[关键词]唐朝;琵琶流派;演奏家

琵琶自汉代由“丝绸之路”传人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历经了多次民族大融合的洗礼,在古老而博大的中国音乐文化的“摇篮里”发育、成长,造就出了一代代琵琶英才和大师。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中,国力最为强盛,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唐代的器乐演奏艺术丰富多彩,是一个高手云集的时代。汇集了汉族固有的传统乐器和西域传人的外来乐器多达四、五十种。琵琶是当时最时髦的乐器,其演奏名手灿若繁星,并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对后世中国琵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以唐朝各著名琵琶名家作大致梳理,并对他们的演奏艺术风格进行概括,希望能勾勒出琵琶在唐朝发展演变的风貌。

一、唐代整体文化氛围对琵琶的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光辉。她那刚劲有力的书法,绚丽多彩的绘画,优美感人的音乐,威武雄壮的雕塑,轻盈飘逸的舞蹈,潇洒惊险的杂技,无不给人以力量、美感以及心灵的震撼与情感的升华。这一点对于唐朝的琵琶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本文认为唐朝盛行的大型乐舞,以及与其相关的“九部樂”“十部乐”等等为这一时期琵琶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唐朝的音乐机构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唐朝乐舞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音乐、舞蹈“百花齐放”,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在中原乐舞和西域乐舞长期相互交流和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歌舞音乐的全盛时期。今天,我们从存世的史料中能够看到琵琶是唐代大型乐舞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唐代的燕乐,无论是多为各民族传统乐舞的“九部乐”“十部乐”,还是绝大部分是唐代创作乐舞的“立部伎”“坐部伎”,琵琶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它们的区分是以演出形式为首要标志的,《新唐·音乐志》云:“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立部伎”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而“坐部伎”则在堂上坐奏演出,并主要以琵琶演奏为主,其曲风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唐代燕乐的繁盛,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承袭隋代音乐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典》曾对其中所使用的乐器有所记载:“凡大宴会,则设十部之伎于庭。乐器有笛、箫、齐鼓、担鼓、琵琶、竖箜篌、筚篥、五弦、腰鼓、羯鼓、鸡娄鼓、答腊鼓、贝、铜角14种”。

(二)音乐机构

为了适应宫廷燕乐高度发展,唐代建立了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的系统,乐工人数则有数万人之多。其分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技艺之高超,均属历代之首。其中对琵琶音乐艺术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当属“教坊”和“梨园”。

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的内外教坊人员近2000名,它集中了唐代歌舞人才的精华。《教坊记》中有关于俗乐教习的记载:“平人女以容色选人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搊弹家。”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类“搊弹家”,是由平民女子入选宫中,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乐器的伎女。“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人员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常由玄宗亲自组织排练,其中不乏演奏琵琶的高手。

除以上所提到的艺术种类之外,唐代的器乐艺术也素以丰富多彩著称,是一个高手云集的时代。中原与西域空前兴盛的文化交流也使唐朝汇集了汉族固有的传统乐器和西域传人的外来乐器多达四、五十种,尤以琵琶、筚篥、五弦、羯鼓、箜篌、胡笳、琴、筝、笛、笙等广为流传,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器乐演奏家。

二、琵琶艺术流派形成的初期——唐朝

来自西域的琵琶是唐代最时髦的乐器,琵琶名手也灿若繁星。仅见于记载的知名琵琶演奏家就有曹妙达、贺怀智、雷海请、段善本、李管儿、康昆仑、王芬、曹保、曹善才、曹纲、裴神符、裴兴奴、廉郊、郑中丞、米和、刘禅奴、李士良、申旋、穆善才、铁山、重莲、王内人、玉环、胜儿等一大批人。他们的演奏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总的来看,唐朝时琵琶艺术尚未形成今人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演奏流派,更多体现出的是丰富的个人演奏艺术风格,并且他们见存于文献的演奏技巧也构建起后世琵琶最主要的表演技术基础。以下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展开梳理和研究。

(一)演奏技法方面:

(1)左手拢撚与右手拨弹

贞观时的裴兴奴擅长左手的拢撚技巧,曹纲则善于右手运拨的功力。据《乐府杂记》载:“曹纲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弦。兴奴长于拢撚,下拨稍软,时人谓,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裴兴奴的演奏在唐人中独树一帜,他很讲究左手的演奏。右手拨弦轻细,左手善于拢撚,柔润美化音色,表情细腻柔婉,韵味悠长。他独辟蹊径,以文柔细腻的风格著称于世,可与当时负有盛名的琵琶名手曹纲平分秋色。

曹纲的弹奏有着丰富的音色层次和力度变化,右手下拨铿锵有力,如疾风骤雨般,他善于演奏优美柔和,富于异乡情调的乐曲。刘禹锡在《曹纲》一诗中日:“大弦嘈囋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一听曹纲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诗人绘声绘色的描写,道出了曹纲在演奏《薄媚》一曲时给人们带来的无限美感和绝妙无双的演奏技巧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改拨为手的演奏技法

琵琶最初的演奏方式都是用拨子来弹奏,这样给演奏技法带来很大的局限性,也极大限制了其艺术魅力。唐朝时,演奏家开始逐渐放弃拨子,改用手指演奏,这一技法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琵琶艺术从一个西域乐器向汉族乐器转变的进程。其中最为突出的演奏家为裴神符。裴神符是贞观年间名噪一时的琵琶演奏大师,琵琶演奏使用手弹之法便是从他开始的。这种方法一改过去用拨弹奏时的那种单调的演奏状态,使演奏技巧变得丰富多彩,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另外,他还是位著名的作曲家。唐杜右《通典》曰:“初太宗贞观末,有裴神符,妙解琵琶,初作《胜蛮奴》《火风》《倾坏乐》三首,声度清美,太宗悦之。高宗之末,其技遂盛于时矣。”他的创作风格清新秀美,音韵窈窕,以风流悦耳的艺术风采轰动于世,经久不衰。

另外,贺怀智也是继裴神符之后又一积极推广和发扬手弹之法的先驱者。据《酉阳杂俎》载:“开元中段师能用皮弦,贺怀智破指弹之。”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悟出了手弹之妙,故后期亦采用手弹之法,并发扬光大和赋予新的创造。

(二)琵琶教育与移调、创作方面

(1)曹善才

曹纲的父亲曹善才不仅是一位身怀绝技的琵琶演奏家,而且是当时唐代宫廷教坊的一位卓尔不凡的琵琶教育家。他的琵琶演奏艺术博大精深,传神奇妙。音乐形象栩栩如生,真切感人。尤其是以当时的两首琵琶名曲《蕤宾调》和《散水调》的演奏而著称。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亦为曹善才所授。其诗序云:“……问其人,本长安娼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由此可见,曹善才是长安琵琶界的一代宗师。

(2)贺怀智

贺怀智是当时长安琵琶界的泰斗,卓有成就。《乐府杂记》载:“开元中有贺怀智,其乐器以石为槽,鹃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他高超的演技和精彩的琵琶演奏震惊四座,众人折服的情景。诗曰:“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坐。”诗人又在他的另一首诗中盛赞贺怀智的精湛演技无人媲美。诗日:“琵琶宫调八十一,旋宫三调弹不出。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儿为……”从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贺怀智不仅是一位琵琶演奏家,而且在作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创造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以《八十四调》最为著名。他琵琶谱的格调新颖独特,乐律颇为精湛深奥,贡献非凡。

(3)段善本、康昆仑

段善本是当时的一位琵琶艺术大师,他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名震海内,桃李满天下。他的拨子功尤为出色。特别是使用单皮弦,下拨就更需要有超凡的功力。在其数十名琵琶弟子中,以李管儿最为出众。他能弹诸多的琵琶曲目,而且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被喻为“风雨萧条泣鬼神”。

康昆仑是贞元时著名的琵琶名手,被誉为当时长安的“琵琶第一手”。他也是段善本的弟子。他不仅是位琵琶演奏艺术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创作的琵琶曲《玉寰宫调》是唐代广为流传的佳作。据《乐府杂记》载:“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玉寰宫调》,初进曲在玉环殿,故有此名。”此曲原为唐代的一首著名宫调大曲,为西凉府督郭智连撰进。康昆仑将此曲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使其成为一首琵琶曲,并以善弹此曲而著称。

总之,唐代的琵琶演奏是人才輩出,名曲如云。众多的乐手以高超的技艺和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将琵琶演奏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教坊记.中华书局,2012

[2]通典.中华书局,1988

[3]新唐书.中华书局,2003

猜你喜欢

唐朝演奏家
演奏家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笛子演奏家
唐朝三省制浅析
笛子演奏家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