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8-28陈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效果

陈芳

【摘要】 目的:研究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将全部患者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则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连续干预90 d。观察患者疗效指标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分别护理后,试验组SDS评分为(42.51±6.04)分,SAS评分为(42.12±4.15),对照组SDS评分为(47.39±4.34)分,SAS评分为(48.55±5.95)分,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患者进行SF-36评分时,试验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予以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身体与心理状况,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关键词】 分阶段延续性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00-02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炎性脊柱关节病,主要病发于外周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轻者患者可能发生腰背、骶髂骨骼的疼痛,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脊柱畸形与强直[1]。现阶段,因为护理工作主要是以住院患者为主,普遍缺少出院后有关护理服务,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院之后,通常无法实现有效康复指导,从而导致病情的重复发作[2]。延续性护理服务作为重要护理手段,可以对患者予以出院后的持续性健康指导,使其疾病得到有效缓解[3]。所以,本文选择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予以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后,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具体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将全部患者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8~34岁,平均(26.0±8.0)岁;文化程度:本科3例,专科10例学历,高中6例,初中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7~34岁,平均(25.5±8.5)岁;文化程度:本科2例,专科8例,高中6例,初中9例。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其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状态,对患者进行知识和饮食指导,同时告知用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即每天由护理人员安排进行功能锻炼和现场演示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4]。如果患者活动后并未出现疼痛症状情况,且晨僵得到明显减轻,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若是患者活动后出现疼痛加重,互助不适持续时间超过2 h,则需要在相应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同时减少患者活动量和强度,例如,于脊柱和髋关节的锻炼,每天进行2次,每次控制在15~20 min到最佳锻炼效果;心理护理,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对其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疏导,从而改善医护关系;出院护理,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等[5]。

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即构建相应护理小组,通过对其专业理论、技术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应实施计划,其护理方法包括:第一阶段,以活动期患者为主,因其症状较重,很难完成自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将焦虑和急躁等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在对其训练计划进行详细制定后,通过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心理暗示与干预等方式进行,同时将易焦虑和急躁等患者作为护理重点,确保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6]。第二阶段,以亚急性患者为主,患者病情较轻,可以对患者予以功能锻炼,在保证患者维持肌肉和关节柔韧性的同时,还应避免出现脊柱强直与畸形等障碍,对此,做好早期功能锻炼显得至关重要,即由护理人员督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将相同期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确保患者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第三阶段,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对患者疑问进行在线解答,如日常生活、用药事项和功能锻炼等,以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对患者进行疗效指标对比时,其主要是从疼痛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方面进行。同时对患者予以心理状况的评估,即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与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两项评分标准均为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差。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时,是以SF-36标准进行,主要包括社会功能与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等,分数高代表患者具有良好生活质量[8]。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心理状况

两者患者分别护理后,试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生活质量

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讲,在其临床治疗中,通常是将药物治疗作为重点,普遍会忽略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9]。实践证明,患者姿态护理往往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对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0-11]。除此之外,因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程较长,且具有反复发作和见效慢等特点,极易造成患者的负面情绪,如果利用媒体或网络等方式研究疾病知识,由于治疗效果较差,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敏感等不良情绪。对此,为了更好改善以上情况,可以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予以具体实施,即按照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延续性护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2]。本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进行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后,其疗效指标、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使其呈现理想护理效果。

由此可见,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临床治疗时,对其予以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身体与心理状况,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艳,孔瑞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830-1833.

[2]肖岩岩,刘雪梅.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5):4448-4451.

[3]徐璐,胡竹芳.同伴教育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7-9.

[4]吴云.综合护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6):212.

[5]张莉,张玲.协同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16,46(12):1575-1576.

[6]高淑红.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护理中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5,39(11):1289-1290.

[7]李丽,段培蓓.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特色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8):916-918.

[8]林成凤,黄梅玉,蔡美美,等.全程护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24):3672-3674.

[9]杜湜,周樊华,杜池.Orem自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8):1157-1160.

[10]夏小芳,黄建华,陈秀梅,等.健康教育路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6,15(2):36-38.

[11]晁少荣,赵翠芬.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8):35-38.

[12]刘艳艳,孔瑞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830-1833.

(收稿日期:2017-11-14)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效果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X线特点与发病年龄和HLA—B27的关系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化程度和后凸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关于益赛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