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08-28陈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抑郁焦虑

陈君

【摘要】 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每组47例,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激励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行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激励组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激励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 激励式护理干预; 甲状腺癌手术; 焦虑; 抑郁; 生存质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096-02

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且发病缓慢,发病早期无典型特征,因此通常在中晚期确诊[1]。当前,针对甲状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将原病灶及转移病灶切除,并与术后治疗配合,可取得显著效果[2]。但因患者通常不了解手术治疗,因此容易产生恐惧、紧张情绪,因此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中需要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情绪,保证手术效果[3]。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报告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并且无手术禁忌证,同意參与手术和研究,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重要器官严重障碍患者、有沟通障碍患者、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等。常规组47例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5~67岁,平均(42.3±2.6)岁;激励组47例患者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27~68岁,平均(42.5±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辅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卫生护理、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激励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行激励式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对床头角度进行调整,并为患者提供软垫,当处于坐位时,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伸展双腿,并对患者的需求予以关注。同时,术前需要指导患者开展颈部拉伸训练,并给予手部按摩,早晚各按摩1次,对患者体位予以指导。(2)心理干预。对患者情绪及心理变化予以密切关注,并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了解,给予正确引导,使其自控能力提高。心理干预主要涉及对患者心理误区的纠正、对患者不良心理的安抚、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及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等。一旦发现患者有焦虑、抑郁情绪出现,则应及时进行沟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转移患者对手术和疾病的注意力,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并对患者予以充分的尊重,对患者的心声和诉求予以耐心倾听和满足。另外,通过自我暗示法及支持疗法使患者树立治愈自信心,并向患者介绍身心放松法及心理支持法等。(3)健康教育。通过观看视频和幻灯片等途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患者的疑惑予以解答,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并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检查,介绍检查项目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为患者介绍术前饮食以及用药的具体要求。术后12~36 h患者容易出现躁动、高热等症状,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4)家庭支持。除与患者沟通之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就甲状腺癌相关知识向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并强调术后需要重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和鼓励,以激励患者,使其体会到关怀和支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另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说明出院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护理要点,并嘱患者定期复查,使其术后治疗依从性提高。

1.3 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进行评价,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不良情绪越轻;通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O-C30)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激励组这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激励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指出,甲状腺癌发病概率在55岁左右达到高峰,从15岁开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55岁后死亡率呈现出递增趋势,约85岁为高峰[4]。同时,也有报道指出,若甲状腺癌患者早期确诊并给予科学、规范治疗,存活率可达到95%[5]。现阶段,针对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但因手术本身属于应激事件,加上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患者在疾病及手术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多种心理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则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升高[6]。因此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需要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辅助作用,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7]。

激励属于一种心理过程,其是对人内在动机的持续激发,激励式护理干预可以在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情感联系,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感受到尊重和关怀,进而起到激励作用,使患者活力增加,治愈自信增强,同时也可以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治疗依从性提高,最终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8]。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等功能评分上,采用激励式护理干预的患者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说明激励式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9]。这主要是因为激励式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取得患者信任和认可,患者更加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护理人员所强调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更加细致,患者及家属也更加重视并发症预防等操作,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10]。本研究还显示,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比较高,且无显著差异,但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采用激励式护理干预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说明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11]。这主要是因为激励式护理可以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傾听患者诉求,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激励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12]。

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激励式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徐丹,尹萍,李莲,等.激励式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4):46-49.

[2]杨俊华,张敏,张文林,等.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3):3330-3333.

[3]马丽,张晶.甲状腺癌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80-281.

[4]李丽贞.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27-1829.

[5]王洪梅,李霞清.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负面情绪及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331-333.

[6]廖莹岚.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7,23(24):239-240.

[7]何伟兰,何连爱.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18):2530-2531.

[8]饶晓英.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145-147.

[9]吴志珍.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探讨[J].医药前沿,2017,7(2):251-252.

[10]黄大翠.激励式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1):200.

[11]王华,任喜荣,张婷.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1(11):1384-1386.

[12]单丹丹,兰天,李琦,等.甲状腺癌患者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37.

(收稿日期:2017-11-24)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