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朗读之瓶颈,还课堂之灵动”

2018-08-26徐灵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徐灵果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朗读教学虽已受关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策略,用字正腔圆是基础、时间充分是保障、变换形式激兴趣、多元评价促成长等方法切实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策略;训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2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整个课堂都灵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破瓶颈,怎样美读得其法,教师如何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字正腔圆是基础

1.读准字音。

农村的孩子在生活当中多以说方言为主,父母普通话也大多不标准,带有浓浓的地方特色。特别南方的孩子平舌翘舌不分,想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减字,不重复。对于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要多加强调,重点训练。其次,多音字也是训练的重点,孩子们要学会分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要关注变调,和多音字区分开来,教师带领孩子读字的本音和变调音,让孩子感受变调是为了读起来更顺口,更好听。此外,应引导孩子了解儿化音,都准轻声,教师多示范,多带读。

2.读通句子。

读通句子首先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遇到短句时,按照标点符号的停顿即可,遇到长句子时则应注意语法上的停顿或感情上的停顿,是否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或其他成分而做短暂的停顿。这就要求孩子们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第二,把握好轻读与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朗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前半句要求感受并读出“轻而清”,后半句读出“重而浊”。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在声音上,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第三、把握好语调。教师引导孩子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调,加上轻读重读,情感的把握,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二、时间充分是保障

课上时间较为有限,“讲问式教学”压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朗读教学往往都是形式大于实效。总有小部分学生朗读较慢,读的不充分,而在教师的“啪-啪”声中朗读戛然而止,马上转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匆匆过场,草草收兵。为了减少此类情况,课前充分的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练,必要时朗读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应与家长及时沟通,逐一落实朗读任务。课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孩子,在朗读环节中让他们充分的读,让花俏的形式让位给读。只有读充分了,才能让情感的激发有的放矢。三、变换形式激兴趣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朗读方法,增强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认同感。范读过程中,孩子一般听得都较为认真,可以直接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停顿、节奏以及情感等。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也可以提早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范读时语气低沉、缓慢,注意停顿和重读,神情凝重,悲凉的语言环境感染着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看到小女孩赤着脚走在冰冷的大街上,受到惊吓,孤独无助。入情入境了,学生朗读起来自然事半功倍,学生会模仿老师读书时的语气、神态,久而久之朗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2.分角色朗读。

当遇到对话较多、富有情趣的文本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可以使文本的结构清晰起来,孩子们读起来又富有乐趣。角色不多时,也可分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如果文本适宜,甚至可以表演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不同,根据学生课堂上思维状态和训练要求的不同,精心安排朗读训练,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教学环节上朗读的不同形式,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合理运用。

3.配图配乐朗读。

孩子的知识面、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朗读时想要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契合”是有难度的,而要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介,创设“场效应”,如利用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形象的画面、生动直观的场景,配以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解说以模拟课文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事,如临其境。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这时教师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教师引导孩子思考: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你看到的泰山是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还是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或许还可能是……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最后让孩子们把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若无人地赞叹。配以音乐与图片,孩子们跃跃欲试,達到了很好的朗读训练效果。

4.竞赛朗读。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朗读比赛鼓励每位孩子都参加,孩子们热情高涨,营造了好的朗读氛围。朗读的素材可以是课内的,平时上课时就可以设立“朗读小能手”的奖项,积分累计,学期末综合评奖;也可以是课外的,定期组织班级朗读比赛。孩子们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孩子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5.个性化录音朗读。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个性化朗读。录音朗读,例如可以使用班级微信群录音功能,有助于营造自主、宽松的朗读氛围,孩子可以大胆、真实的诠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同时在个性化朗读中达到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目的。四、多元评价促成长

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但同时也要避免笼统的“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评价的方式变成枯燥的表扬公式,这样的评价时间久了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1.师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达成情感上的“期待效应”。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动的发现问题,积极应对、改进,效果事半功倍。孩子每天生活在班级的团体里,除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以外还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赞美。孩子之间的互评就变得尤为必要,教师应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评价他人,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这有助于班级营造民主、和平的氛围,加强学习的助推力。

2.评价态度、能力与方法相结合。

评价的内容不能只关注朗读本身,也可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态度,善于倾听、借鉴、思考、合作的能力。亦或是评价学生完成朗读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等。

3.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每一位孩子在朗读水平上的发展,实施赏识教育,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特别是朗读基础较差的孩子,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进步,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应及时给孩子做阶段性的评价,给以鼓励并寄以期望。带有爱心的评价可以让孩子如沐春风,受关注、被肯定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为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奠定了正向的、积极的基础。

朗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寻找孩子们真正的朗读学习成长点,也就是我们朗读教学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丁连军.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0(9).

[2]李翠芝.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J].学理论,2010(6).

[3]刘素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