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贴人物读小说

2018-08-24王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雪铅笔盒火车

王帅

一、教学设想

《哦,香雪》是鲁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人生五彩梦”的自读课文,由于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内蕴较丰,很难在课堂上实现高效阅读。因而,这篇文章遭到了诸多冷遇,或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读;或是以练代讲,用冰冷的练习肢解小说的丰富。然而,笔者在备课时,却发觉这篇小说在提高学生赏析小说能力方面,意义重大。

首先,小说可以挖掘的讲点丰富多样:单单是环境描写,就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之连,火车开通前后村庄环境之变;至于人物形象方面,可以单谈香雪的性格特点,可以比较分析香雪和凤娇的异同,可以展开分析台儿沟姑娘们的群像;再说小说的主题,可以探究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可以解析凤娇对“北京话”的一厢真情,可以深思现代文明对乡村美好品质的冲击。

其次,通过研究学情发现,学生对香雪这个农村主人公非常感兴趣。由于年龄相仿,学生更容易被香雪的单纯和美好感染,对她独自走夜路产生深深的同情。课前预习时,学生便聚焦香雪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题目为何取名“哦,香雪”;二是香雪为何想得到铅笔盒;三是姐妹们为何为香雪欢呼。可见,香雪是学生研读小说的兴趣点,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导向,紧贴香雪这个人物形象来指导学生品语言、读方法、悟情感。

因此,根据学情和小说的文体特点,笔者将教学的重点定为,分析香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转变的心路历程,将教学的难点定为,理解重要物象铅笔盒的象征意义。在理清情节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香雪充满魅力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心贴心、情连情的共鸣。

二、课堂实录

1.紧贴人物,梳理情节线。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这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第五期的《青年文学》,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时隔34年,再次重读,香雪依然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心绪,震动我们的心灵。香雪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如此动人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哦,香雪》,认识这位美丽的香雪姑娘。

师:从题目可以看出,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么,小说围绕香雪,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大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1:写了香雪去看火车,然后写了香雪的同学嘲笑她的木盒子,让香雪产生了想要自动铅笔盒的冲动。接着写了香雪直接爬上火车去换铅笔盒,被火车带到了下一站,最后,写了香雪自己走回了台儿沟。

师:你总结概括出了四件事:看火车、渴望铅笔盒、换回铅笔盒、独自走夜路。那么,在看火车和渴望铅笔盒之间,还有哪件事呢?

生1:香雪和火车上的人做买卖。

师:补充得好。小说围绕香雪,主要写了看火车、做买卖、渴望铅笔盒、换回铅笔盒以及独自走夜路五件事。

2.紧贴人物,赏析性格美。

师:下面,我们先回顾第一件事看火车,火车在台儿沟仅仅停留一分钟,却让台儿沟的姑娘们激动不已,在火车停留的过程中,她们问个不停,为我们呈现了一组精彩的对话。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分角色朗读6—23段。(生小组内分角色自由读,读得投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希望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请你来点评一下。

师:“近水楼台先得月”,你们小组来展示一下。

(生小组内分角色读6—23段)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2:我觉得凤娇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抓住了凤娇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泼辣性格。

师:你的感受很细腻,点评也非常到位,听得很投入啊!刚才看到大家非常热情,老师灵机一动,再请一组来展示一下。这组同学请注意,你们可以略过第6段的旁白,从第7段的对话开始读,分角色读7—23段。

(学生热情高涨,举手者众多,秉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又请一组学生展示。生小组内分角色读7—23段)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3:他们的对话很形象生动,尤其是凤娇、香雪和“北京话”。读出了凤娇的泼辣,香雪的胆小,还有“北京话”被姑娘们接连不断的问话搞得有点无奈。

师:你的点评真全面,真的是陶醉其中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请你做大赛的评委。

師:同学们读得如痴如醉,老师也听得意犹未尽。通过刚才展示的对话,你觉得香雪和其他姑娘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生4:香雪是台儿沟唯一上过中学的人,她感兴趣的东西不是其他姑娘感兴趣的头饰,而是和学习有关的,像皮书包、铅笔盒等等,这就是香雪和其他姑娘的不同之处。

师:香雪和其他姑娘的关注点不同,可以看出,香雪有什么特点呢?

生4:强烈的学习的兴趣。

师: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这就是求知欲。

生5:在其他同学都叽叽喳喳问火车上的东西时,香雪小声地问了“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香雪的语气非常温婉,性格比较恬静,有种学生气质。

师:你抓住了香雪的语言描写,这是赏析人物非常重要的方法。请你再找找这部分还有一处香雪的语言,在11页21段,你先来给大家读一读吧。(生读)

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香雪和其他姑娘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生5:香雪上过学,在学校里,她经常被同学们盘问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当时的心情非常低落。所以,香雪想再问问火车上的人,想确认他们一天吃几顿饭。说明香雪憧憬向往城市生活。

师:你刚刚联系了后文中的信息,读得很细致。这句话是同学盘问香雪的话,香雪记得非常清楚。可见,这句话伤害了香雪的什么呢?

生5:自尊心。

师:用词精准。其他同学呢,你们找到香雪的与众不同了吗?

生6:香雪和其他姑娘相比,比较勇敢。联系后文,可以知道,香雪看到火车上的女学生的铅笔盒时,非常想得到这个铅笔盒。香雪是唯一勇敢踏上火车的人,其他姑娘只是在火车下面和乘客们做买卖,只有香雪一个人为了求知的欲望,第一个登上火车去换铅笔盒。

师:你通过对后文的解读,体会到了香雪的勇敢,那么,在看火车这个部分,香雪是勇敢的吗?你可以先来读一读第6段,火车来时姑娘们的表现。(生大声读)

师:从刚才读的部分,你认为香雪勇敢吗?

生6:从这段描写中,我觉得香雪不够勇敢,反而有些胆小。

师:在这一段中,为了表现香雪的胆小,小说中还运用了几个准确的动词。大家找到了吗?

生齐答:躲、捂、缩。

师:大家找得很全面,揣摩动作描写是赏析人物形象又一重要方法。

师:从我们刚才的共同分析,可以看出,和其他姑娘们相比,香雪胆小羞涩,却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显得那样得与众不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3.紧贴人物,探究象征蕴。

师:接下来,我们就聚焦香雪,重点理解香雪执着追求铅笔盒的心路历程。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小说最后三个部分“渴望铅笔盒”、“换回铅笔盒”、“独自走夜路”,动笔画一画这三个部分有关铅笔盒的语句,边画边想,香雪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追求铅笔盒呢?(生静下心来,认真标画相关语句)

师:我看大家画得差不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香雪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追求铅笔盒呢?(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声音渐渐轻下来了)看来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哪组来谈谈你们的理由呢?

生7:在14页的60—62段,香雪的同学总是盘问她为什么不带铅笔盒,再加上香雪的小木盒和同学的铅笔盒一比较,就显得那么得陈旧、笨拙。这引起了香雪心理巨大的变化,她再也不能平静了,而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贫穷。可见,同学们一系列的盘问,打击了香雪的自尊心,所以,香雪执着追求铅笔盒,是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心。还有,在18页81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是满足的泪水、欢乐的泪水,也可以印证,香雪受伤的自尊心得到了安抚。

师:你结合了小说的很多细节,通过缜密的分析,告诉我们,因为有了铅笔盒,香雪重新赢回了她失落的尊嚴。

生8:我找到的是17页75段,香雪想象未来的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来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也会停留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可见,香雪希望通过铅笔盒,让台儿沟不再像以前一样贫穷,而是实现和外界一样的平等。在76段,香雪又提到,铅笔盒是个“宝盒子”,用上它,就能上大学,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

师:你提到这一段中,香雪要上大学,可见上大学是香雪的梦想,她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同时,你也提到了75段,香雪不但要实现自己的小的梦想,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就是改变自己的家乡。

生9:我结合了小说的前半部分看火车这一情节,读出香雪是个胆小的人。她独自走夜路的时候,也是感到害怕的。但是在18页的78段,“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那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香雪原本害怕走夜路,但是,现在面对深邃的隧道,香雪想到铅笔盒就不再害怕了,香雪从一个胆小的人变成了一个勇敢的人。

师:你敏锐注意到了香雪性格的变化,那么,在这一段中,哪个动词最能表现香雪变得更加勇敢呢?

生9:冲去。

师:找得好。香雪此时鼓起了勇气,冲过了幽暗深邃的隧道。可见,因为有了铅笔盒,香雪变得更加勇敢坚定了。还有哪组愿意谈谈你们的理由吗?

生10:我注意到,在13页的49段时,香雪就已经不停地打听铅笔盒,可见,她非常渴望得到铅笔盒。而在16页71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心情非常激动,她想赶快回去,把铅笔盒理直气壮地摆在桌上,向她的同学证明,台儿沟的人们并不是那么贫穷,她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到铅笔盒。

师:其实,香雪不但想向曾经嘲笑她的同学们展示铅笔盒,她还想和台儿沟的好姐妹们分享铅笔盒。你找到这个细节了吗?(生找到18页80段,并大声读)

师:从“举起”这个动词可以看出,香雪变得怎么样了?

生10:香雪变得更加有自尊心。

师:这种自尊心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豪感,香雪变得更加自信了。

师:铅笔盒对香雪的象征意义真是太多了。因为有了铅笔盒,她的性格发生了转变,不再胆小羞涩,变得勇敢自信,并用行动赢回了尊严。铅笔盒还点燃了香雪的梦想,她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还要担负起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现状的责任。香雪的个人梦想始终和她的家乡台儿沟联系在一起,香雪执着追求铅笔盒的艰难历险,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台儿沟的人们,这才是香雪人格中最有魅力的地方。

4.紧贴人物,触发共鸣点。

师:现在我们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请大家再回到题目“哦,香雪”,“哦”作感叹词讲时,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升调ó,一个是降调ò,你认为哪个读音更好呢?大家可以先读一读,感受一下。(生小声试读)

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你的观点?

生11:降调好,更能表现出感叹语气。表达出作者对香雪勇敢登上火车追求铅笔盒、追求梦想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师:你可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吗?(生有感情读)

生12:我也认为降调好,升调读起来语气不如降调坚定。降调能表现作者对香雪不懈追求、不畏艰险的品质的赞颂。

师:你又结合了香雪的品质和精神深入谈了谈,很好。

生13:升调是疑问的语气,好像对香雪有质疑。降调则对香雪更加肯定,突出香雪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烘托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师:你从读者的角度来谈,降调更有利于我们表达对香雪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怀着你对香雪的独特情感,读一读小说的最后两段81和82段。(生融入情感读)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生14有感情读)

师:我已经被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了。

(生15有感情读)

师:虽然读错一处,但是,瑕不掩瑜嘛!

(生16有感情读)

师:你融入了女性温婉的特质,我感觉你好像被香雪感染了,也变得更加勇敢自信了。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两段,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挺直脊背,拿出你最洪亮的声音,“山谷里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一二。(生大声有感情齐读)

师:在同学们饱含激情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香雪的喜爱之情。香雪对自尊的守护,对知识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统统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改变着香雪的心路历程,也改变着台儿沟的命运轨迹。当香雪怀揣着盼望已久的铅笔盒,奔跑在夜色中时,我们愿意像台儿沟人一样,为她喝彩,给她拥抱。因为,我们拥抱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更是一個民族的希望。铁凝在《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一文中说: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已经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身上散发的人间温暖和种种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香雪一样,用自己的勇敢、自信、执着、坚定编织属于你们的人生五彩梦!

板书设计:

三、教学反思

《哦,香雪》多达82段,篇幅较长,一课时完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但是,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积极参与,热情互动,自由探讨,踊跃表达,始终保持着盎然的兴趣。

探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香雪这个人物自身的魅力。学生由衷地喜爱她、同情她、敬佩她,实现了跨越二十年的情感交流。尤其在课堂的最后一刻,师生都达到了情绪的最高点,有种“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正因为感受到同学们的意犹未尽,笔者趁势布置了300字的小随笔,请学生结合对小说中主要人物香雪的理解,以“贫穷和尊严”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小说教学便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里,有效沟通了课内和课外,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其次,得益于紧贴人物读小说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执教《哦,香雪》一课,笔者深切感受到“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重要,教师应根据具体学情和特定文体,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最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师生互动顺畅、探讨逐层深入的良好效果。

因而,类似《哦,香雪》这样篇幅较长的文本,教师和学生无需有畏难情绪。只要找准突破口,紧贴人物读小说,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情节发展为线索,以象征意蕴为探究,以情感共鸣为宗旨,就能快速、精准、有效地把握小说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读准、读深、读新的目的。

猜你喜欢

香雪铅笔盒火车
《哦,香雪》里纯洁美好的情感赏析
香雪形象探析
巧破“铅笔盒失踪案”
哦!香雪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
黄河故道梨花开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