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情愫

2018-08-24陈小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华夏儿女佳节情愫

一、振兴中国传统节日,重拾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们长期在祭祀、祈福、纪念、庆祝等大型活动时约定俗成的良辰吉日;也是近年来学生高考的热点内容;更是流淌于炎黄子孙血液里的一种难以抹去的情愫,这种情愫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美好生活愿望过程中形成的情感。综观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渊源,风俗习惯,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传统节日在其风俗习惯上也有差异,但在趋利除弊,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方面大致相同,且贯穿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节日的内容和习俗也在不断地演进,并因此而衍生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底蕴,提升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自信。

今天,世界局势仍然动荡飘摇,而我中华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昂首阔步,蒸蒸日上,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侵蚀、文化渗透等不当手段破会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们也有一些青年学生盲目崇洋媚外,没有弄清洋节的内涵,就堂而皇之地大过特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损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因此,抵制颓废洋节,认同中国传统佳节,重拾民族文化自信,让更多学生感念于传统佳节的深厚情愫,自觉认同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为中华复兴谱写新的篇章。

二、挖掘传统节日精髓、熏陶炎黄子孙情怀

(一)热热闹闹、快快乐乐话团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热闹的民族,“春节”当然是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人们把过春节也叫过大年,传说“年”是一种带来凶兆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草木不生,“年”一过,万物复苏。于是,人们用放鞭炮的形式赶走这种给人带来遗患的动物,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了庆祝这个盛大节日,节前十天人们便开始疯狂采购丰富多彩的年货,大人小孩添置漂亮的衣服,住宅门上贴上寓意吉祥的对联、年画,到腊月三十奔波于五湖四海的亲人不远千里汇集在一起,吃饺子、品年糕、话亲情,共享天伦之乐。随着除夕第一声鸡鸣,千家万户炮声齐鸣,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拜亲访友,互贺道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耍社火、舞龙狮、游花灯、踩高跷等活动热闹非凡,这样的热闹祥和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就达到了高潮。“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第二大传统佳节,相传漂亮的嫦娥妒忌丈夫后羿无情,偷吃不老仙丹,于八月十五之夜飞上月宫,后羿后悔不已,每逢中秋之夜望月设供,期盼和妻子团圆,浪漫的神话故事衍生出祭月话团圆的习俗,每到中秋佳节总能勾起华夏儿女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的牵挂。要么回家团圆,把酒言欢;要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一种痛并快乐地享受啊。

(二)哀哀戚戚、悲悲切切思故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种亘古不变,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情愫,它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更有对已故的亲朋好友的凭吊,这种情愫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赴后继,星火相传。祭奠逝者的最大节日要數“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寄托哀思的真实写照。这一天,人们备好酒食、果品、纸钱等祭品前往故人墓地,进行扫墓、叩头、祭拜等重大的祭祀活动。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也是中国的鬼节,若干农作物已成熟,按例人间要用新米祭祖,向祖先报告当年的收成。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是祭奠者向已逝故人焚烧御寒衣物的节日,寄托着对故人的哀思和怜悯,这一天也标志着寒冬的到来,亲人之间也要送上御寒的衣物,当然,春节这个盛大的节日祭祖更是少不了的,不用赘述。在各种传统节日里祭奠逝者,不仅要缅怀他们的音容笑貌,更要学习他们留给生者的精神财富。总之,祭祖活动的形式是表象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却是本质的。

(三)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畅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歌咏爱情、向往爱情的长河里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诸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等。可见,古人对永恒爱情的歌咏是多么的神往啊!在追求真爱的长河里,也谱写了许许多多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诸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梁祝的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等等,每一个爱情故事几乎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情史诗,但演变成传统节日的故事要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了,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这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每到七夕晚上,俊男靓女们对着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祈求女神也赋予他们聪慧的心灵和甜蜜的爱情,这是多么地富有诗情画意啊!“中秋节”也是才子佳人相聚的美好节日,中秋的花好月圆也无不蕴含着甜蜜爱情的团团圆圆。其它的传统节日,也是许多向往爱情美好生活的人们值得隆重庆祝的美好日子。但曾几何时,中国人糊里糊涂地过起了外国的“情人节”,尤其是青年学生追逐所谓的时髦,而将具有浪漫传奇色彩的中国“情人节”抛在九霄云外,实乃让人唏嘘。

(四)诚诚恳恳、恭恭敬敬送健康。每逢大小佳节,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要对自己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亲朋好友送上最诚挚、最恭敬、最美好的祝福,祝愿他们阖家团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当然,不同的节日,祝福的吉祥语略有侧重点,但送健康、祈福祉是永远不变的内容。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最初就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疾的节日,古人认为重五是五毒尽出的日子,为驱邪避毒,在门上挂菖蒲、艾叶,在身上佩香囊,在嘴里含雄黄酒,凡此种种都是为了祛病延年,保障健康。农历“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它源于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俗话说:“惊蛰过,百虫苏”民间流传着用石灰和蔓菁汤消毒的古方,为健康护航。农历的四月初八也叫“浴佛节”,僧人用甘草茶水给佛沐浴,节日前后,人们积极拜药王,祭华佗、孙思邈、扁鹊、李时珍等药圣,在庙会上祈药问丹,以求神灵保佑,身体安康。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大传统节日,因“九九”有谐音“久久”之意,古人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庆祝活动也不乏浪漫,年轻人携带老人登高赏菊,游山玩水,插茱萸,饮菊花酒,活动可谓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目的就是祝福老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五)精精神神、红红火火干事业。在大小的传统节日里,每个人在祝福自己的亲朋好友时,可以说恨不得用尽所有的吉祥祝福语,当然也少不了期望他们事业有成。农历的“二月二”即是“春耕节”,也是“龙头节”,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在北方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俊男靓女、老少爷们都把自己打理的清清爽爽,精精神神,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红红火火干出一番事业。农历四月八的“浴佛节”一些虔诚的信众们带上丰厚的贡品,上庙会求佛拜神,期望自己能够在未来大展宏图,事业一帆风顺。

三、隆重过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当然,认同中国传统节日,重拾民族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举国齐心,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植入孩子们及青年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抵制颓废洋节,隆重过好每一个节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并使其意蕴历久弥新,芬芳四溢,将为大美中华的伟大复兴增光添彩。

陈小明,甘肃酒泉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华夏儿女佳节情愫
元宵佳节醋飘香
写意情愫缱绻心头炽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中国梦,永不忘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佳节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