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2018-08-24刘才华王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手术室下肢住院

刘才华 王前

在临床上下肢骨折比较常见, 下肢骨折患者通常会存在外伤史, 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患者受伤地点、时间、方式等进行详细了解, 以便为其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1]。在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同时, 需要给予合理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以便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2]。本文探究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入院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 女 19例;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43.6±1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 高处坠落伤10例, 运动损伤7例, 机械碾压6例, 跌倒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8例;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44.3±1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运动损伤8例, 机械碾压4例, 跌倒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其讲解手术流程等。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并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 准备手术需要的药物、器材与血液等。在进入手术室后, 需要向患者介绍麻醉流程与手术步骤, 并告知其术中注意事项, 安慰患者, 缓解其紧张心理。告知患者仰卧位, 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 对患肢进行消毒处理。需要对创面进行冲洗, 避免感染的发生。采用20000~50000 ml的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 冲洗软组织与肌肉层时采用氧化氢冲洗液, 对厌氧菌进行杀菌处理。针对创面存在油污情况, 需要采用灭菌皂去除。并采用电动空气止血仪对其进行止血处理, 以便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

1. 2.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 需要确保安静,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 并及时清洁手术室, 确保手术室的干净与清洁。对手术室的湿度与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进行术中护理时, 需要确保动作轻柔, 确保护理娴熟且缓慢, 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对其进行积极处理。

1. 2. 3 术后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等待患者恢复意识,待患者清醒后, 需要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完成, 并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及时清理患者身上残留的血迹, 并更换干净舒适的衣服。确保动作需要轻柔, 避免对患者造成痛苦。对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进行检查, 固定好引流管, 之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视, 确保输液与引流管的通畅性, 并加强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流程与术后注意事项等, 以便告知家属陪伴患者, 给予亲情支持与鼓励。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 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周) 住院时间(d) 下地时间(周)对照组 43 8.9±1.8 17.3±2.7 9.6±1.8实验组 43 6.2±1.3a 11.2±2.1a 6.9±1.7a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神经损伤1例, 血管损伤1例, 水肿1例, 明显疼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患者中神经损伤3例, 血管损伤2例,水肿3例, 明显疼痛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且骨折类型较多, 例如股骨胫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与足部骨折等, 这类骨折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并带来较大痛苦, 对下肢功能造成较大损害[3]。针对下肢骨折患者, 需要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由于该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 在手术治疗时需要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在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中, 可以在术前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对手术进行全面安排,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4,5]。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并对手术流程进行详细掌握,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确保手术顺利开展[6]。在术后需要做好完善工作,对患者身上血迹进行清洗, 待患者清醒后需要告知患者手术情况, 并做好交接工作, 将患者送回病房。在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中, 可以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较好的预后[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中采用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 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 给予有效的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8-03-12]

猜你喜欢

手术室下肢住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妈妈住院了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