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8-24李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维持性肾病血液

李辉

临床上各种进展性肾脏病最终都将转归为肾功能衰竭[1-3]。患者的肾功能明显减退, 体内水电解质失衡, 导致毒素无法随尿液排出、发生全身中毒的症状[4,5]。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 已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肾脏肿瘤的患者。其中男55例, 女31例, 年龄33~67岁, 平均年龄(48.6±8.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病17例, 糖尿病肾病30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梗阻性肾病5例, 其他肾病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3例。参照组中男28例, 女15例;年龄33~66岁, 平均年龄(48.4±8.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 高血压肾病7例, 糖尿病肾病16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2例, 梗阻性肾病2例, 其他肾病1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48.8±8.7)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 高血压肾病 10例, 糖尿病肾病 14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 梗阻性肾病3例, 其他肾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和生活的注意事项, 嘱其要遵从医嘱等内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认知干预: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经历以及生活环境不同, 患者对血液透析知识的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护理干预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 帮助其正确认识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6];②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治疗理念, 增加其配合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另外鼓励患者家属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多关心鼓励患者, 为其长期治疗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③负面情绪的针对性干预: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漫长, 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排斥敌对情绪、焦虑恐慌情绪、悲观抑郁情绪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7,8];④指导患者学会情绪的自我护理:患者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病情有助于疾病康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通过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信心重建等方法自我缓解释放负面情绪, 多参加社会活动多沟通倾诉减轻精神压力, 从而保障良好平和的心态。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干预后生活质量。应用SDS与SAS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评分, 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SDS量表和SAS量表各包含20个条目, 按1~4分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抑郁或焦虑的程度越严重[9]。SF-36量表包括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6个维度共24个条目, 采用1~5分评分法, 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1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3、0.169,P>0.05);干预后, 试验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2、4.824,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8、9.746、16.556、11.824、9.164、11.081,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参照组 43 38.79±5.53 36.23±5.89 38.36±5.24 35.38±5.02试验组 43 38.68±5.46 30.15±4.79a 38.17±5.18 30.25±4.84a t 0.093 5.252 0.169 4.824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健康状况 躯体疾病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参照组 43 38.93±8.59 39.43±7.91 32.74±7.23 48.87±8.84 50.17±8.96 34.28±7.31试验组 43 63.65±9.58a 58.31±9.94a 63.67±9.89a 76.95±12.82a 70.62±11.57a 54.51±9.48a t 12.598 9.746 16.556 11.824 9.164 11.08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 其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 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干预、负面心理疏导干预, 并指导患者学会情绪的自我护理, 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多参加社会活动等方法自我缓解, 释放压力, 能够减轻其悲观、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 从而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有助于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消减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 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进一步应用。

[收稿日期:2018-03-1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肾病血液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1年内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