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延续性护理应用研究

2018-08-24刘小布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延续性心肌梗死急性

刘小布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由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所致, 该病具有起病急、病程迅速的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PCI技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 逐渐被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2]。但PCI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 由于疾病痛苦, 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3]。有研究显示, 延续性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延伸指导, 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不良心理状况, 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4]。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2例。观察组:男27例, 女25例;平均年龄(48.7±8.5)岁。对照组:男28例, 女24例;平均年龄(49.1±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心理、饮食、服药指导, 并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延续性护理, 具体如下。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综合评估小组成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 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延续性护理的专科知识培训。护理内容包括:①加强健康教育,发放疾病宣教手册, 包括药物、饮食、运动等康复指导要点;②给予电话回访, 出院后第1个月首月, 随访1次/周, 之后电话随访1次/个月, 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服药、以及运动情况, 并给予针对性指导;③开展网络回访, 将出院患者加入QQ群、微信群, 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以增加疾病的认知水平, 提高配合治疗度;④开展家庭随访, 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家庭随访, 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 及时处理期间出现的不良问题;⑤提醒预约复诊, 出院后及时提醒患者及时来院复查;⑥每月定期开展PCI术后患者活动学习班, 定期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健康状况(SF-36)调查表,通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SAS及SDS进行评定, SAS、SDS评分≥50分可判定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6]。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7、18.285、17.937、23.132、6.410、15.939、11.043、21.391, P<0.05)。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身体疼痛 生命活力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总体健康观察组 52 82.12±8.21a 79.64±8.43a 78.36±9.60a 81.23±7.24a 83.42±8.52a 84.51±7.24a 80.16±9.35a 82.32±7.67a对照组 52 68.43±10.16 47.53±9.45 46.81±8.29 48.34±7.26 72.32±9.13 60.43±8.14 61.64±7.67 48.27±8.54 t 7.557 18.285 17.937 23.132 6.410 15.939 11.043 21.39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2 66.4±7.4 32.2±4.4ab 65.5±8.4 33.4±4.1ab对照组 52 67.1±8.1 46.8±3.9a 64.7±9.1 48.3±3.7a t 0.460 17.906 0.466 19.455 P 0.323 0.000 0.321 0.00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心肌坏死所致,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 患者一般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后多不能完全缓解, 常并发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休克, 严重者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多与大量吸烟、暴饮暴食、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有关。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后将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送入, 以达到解除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的状况, 从而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7]。有研究显示, PCI对直接有效地恢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有积极意义[8]。虽然PCI具有创伤小, 恢复好的优点, 但术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延续性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续, 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知识自我掌握能力, 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9,10]。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7、18.285、17.937、23.132、6.410、15.939、11.043、21.391, 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的等不良心理状况, 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延续性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收稿日期:2018-06-08]

猜你喜欢

延续性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