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效果研究

2018-08-24巴广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肌力股骨有效率

巴广玲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 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 虽然疗效确切, 但是因为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 减少活动, 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骨密度降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因此, 本文研究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67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37例;年龄52~80岁, 平均年龄(65.2±9.4)岁。观察组中男31例, 女36例;年龄53~82岁, 平均年龄(65.4±9.6)岁。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与, 且签署同意书;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②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病变者;④功能锻炼。待患者麻醉清醒后, 协助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趾曲和背伸运动。术后6 h, 在股四头肌静止的状态下,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舒张和收缩练习, 用力伸直双腿并朝后蹬,15~20 min/组, 4~5组/次;术后第2天, 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尽量将膝关节伸直, 用力将大腿部肌肉绷紧, 持续5~10 s后放松, 50个/次, 3~4次/d;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收缩下肢肌肉, 将肌肉绷紧后放松, 持续12 s,30 min/次, 3~4次/d。同时, 锻炼腰背肌功能, 用健侧足部、双肘以及头部对身体进行支撑, 使双下肢、臀部、腰部以及背部离开床面, 身体保持弓形, 10组/次, 2次/d, 并且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用大小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对肌肉进行按摩, 做螺旋形或圆形揉动, 控制好按摩力度, 坚持先轻后重的基本原则, 15~20 min/次, 2次/d。此外, 运用下肢功能锻炼器(CPM机)对患肢进行被动功能锻炼, 刚开始时, 幅度为30°,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 , 逐渐增加幅度 , 但是应该 <90°,并且要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 适当改变体位, 加强上肢活动,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应常规护理:常规功能锻炼, 并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渐增加训练量。

1. 2. 2 观察组 应用改进护理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①按压穴位。术后6 h,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责任护士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 指导患者放松身体, 选择阳陵泉、三阴交、太冲、丰隆以及足三里穴, 使右手大拇指指尖与穴位相垂直,用力向下按摩, 逐渐增加力度, 使患者感到胀痛、麻、酸为宜, 3 min/次, 3次/d。②足三阳经按摩。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 在患者股外侧近端运用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力作用于大腿, 对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足阳明胃经进行按摩, 并对患者的足背和外踝进行推拿。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掌握好时间, 一般为15 min, 2次/d。③微波照射。运用多功能治疗仪, 术后第1天开始照射, 功率30~50 W, 波长为12.25 cm, 照射频率为2450 MHz, 微波面板与切口上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为1 cm, 20 min/次, 2次/d, 1个疗程为5~7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屈伸肌力评分及治疗效果。分别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2、3、4周的膝屈伸肌力评分, 评分与恢复情况呈正比。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侧关节疼痛症状消失, 且主动或被动活动较好;有效:患侧膝关节疼痛感减轻, 且可达80~90°;无效:患侧膝关节疼痛明显, 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时间段膝屈伸肌力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的膝屈伸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4周, 观察组的膝屈伸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膝屈伸肌力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段膝屈伸肌力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3周 术后4周对照组 67 2.39±1.15 2.67±0.85 3.10±1.55 3.70±1.02 4.00±1.22观察组 67 2.55±1.77b 3.12±0.77a 3.62±1.29a 4.30±0.78a 5.10±0.48a t 0.620 3.212 2.111 3.825 6.868 P>0.05 <0.05 <0.05 <0.05 <0.05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10例、显效56例, 总有效率为98.51%;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22例、显效35例, 总有效率为85.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时, 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穴位作为经络出入体表、气血聚集的一个重要部位, 与气血、脏腑以及经络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改进护理流程中, 通过刺激穴位, 能够激发人的经络之气, 可以发挥调气化瘀、滑利关节、活血祛瘀、祛邪扶正的作用, 能够使血液的凝聚降低, 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预防便秘和腹胀[4]。术后对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进行循经推拿和按摩, 能够将两条重要经脉的经气激发, 具有疏通经络、健脾益气之功效。有研究发现, 微波照射作为一种物理疗法, 微波能够渗透组织, 使组织代谢增加, 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增强局部营养, 使组织再生能力提高, 并且具有消炎、止痛、解痉之功效, 能够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使患者痛苦减轻, 使住院时间缩短[5]。同时,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展功能锻炼, 能够缩短下肢疼痛时间, 使皮肤肌肉营养得到改善, 有助于修复肌肉组织,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并且还能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预防肌肉萎缩, 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6]。此外, 术后早期开展穴位按摩和循经推拿, 能够扩张微静脉和毛细血管, 使下肢血液循环得到充分改善, 使纤维组织的限制减少, 扩大活动范围,从而促进关节周围损伤的修复[7]。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朱静娟等[8]研究报道一致, 说明改进护理流程可以促进肌肉收缩, 使关节活动度增强, 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综上所述,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运用改进护理流程, 能够使手术成功率提高, 使关节疼痛和肿胀减轻,恢复关节功能, 改善预后, 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8-01-15]

猜你喜欢

肌力股骨有效率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很有效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