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达唑仑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24张争阳黄磊陈世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张争阳 黄磊 陈世洪

臂丛神经阻滞作为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式, 在超声引导下能对穿刺位置进行实时观察, 阻滞成功率较高,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1]。罗哌卡因作为常用的神经阻滞麻醉药物, 单独使用起效慢, 且镇痛时间较短[2]。咪达唑仑作为外科手术、诊断检查常用药物, 能发挥诱导睡眠作用, 具有良好的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及催眠等效果,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3]。本研究对咪达唑仑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48.5±10.6)岁;体重47~75 kg, 平均体重 (60.2±8.3)kg;手术时间1.0~3.5 h, 平均手术时间(2.3±0.4)h。研究组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3±11.2)岁;体重45~78 kg, 平均体重(60.5±8.0)kg;手术时间1.0~3.5 h, 平均手术时间(2.2±0.6)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实施常规的开放静脉及吸氧治疗, 并实施常规心电监护[4]。外展患侧上肢, 使腋窝充分暴露, 后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用超声诊断仪对腋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进行分辨, 并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进针到上述4根神经所处部位。对照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63208)进行麻醉, 将75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内进行稀释至20 ml。研究组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63208)进行麻醉, 将75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内进行稀释至20 ml;并在术前10 min缓慢静脉推注0.06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037)。药物注射后于超声直视条件下对药物扩散、分布状况进行观察, 直到臂丛神经被全部包绕。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效果、手术不同时间镇静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总分0~10分, 0分代表无痛感,10分代表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②镇静效果:采用Ramsay评分量表对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完成时镇静效果进行评估, 总分1~6分, 1分:患者烦躁不安;2分:患者能安静合作;3分:患者嗜睡, 且对指令的反应表现敏捷;4分: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 能快速唤醒;5分:患者入睡, 但对呼唤反应呈迟钝状态;6分: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 对呼唤无反应。③用药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镇痛效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镇静效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完成时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对照组 50 3.2±1.0 4.1±1.3 3.8±1.2 3.0±0.9研究组 50 2.1±0.8a 2.5±1.1a 2.0±1.0a 1.7±0.6a t 6.074 6.644 8.148 8.498 P 0.011 0.013 0.009 0.004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开始时 手术开始后30 min 手术完成时对照组 50 1.2±0.1 1.3±0.2 1.2±0.1研究组 50 2.7±0.2a 3.2±0.1a 2.3±0.2a t 47.434 60.083 34.785 P 0.018 0.009 0.004

2. 3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0%(3/50)与对照组的4.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1.000>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就医观念发生转变, 对术后镇痛相关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发现, 在开展临床工作中, 特别是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开展与应用, 其作为安全性高的麻醉方式, 麻醉效果显著[6]。同时, 随着罗哌卡因等新型局麻药物的提出,使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得到有效延长。

研究显示[7,8], 罗哌卡因是临床首选外周神经阻滞的药物, 其能发挥麻醉、镇痛双重功效,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抑制双相作用;并且存在的中枢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表现轻微,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发现[9,10], 将罗哌卡因和多种药物进行复合使用, 能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得到显著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咪达唑仑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安全性高, 能有效提高镇痛效果与镇静效果, 增强臂丛神经阻滞作用, 且能预防神经阻滞失败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收稿日期:2018-03-16]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