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焦虑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下背部疼痛伴焦虑患者中治疗效果

2018-08-24刘真文梁宝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黛力新肌电生物反馈

刘真文 梁宝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善, 下背部疼痛在临床中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 与腰肌劳损、劳动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均有相关性。该病具有病程长、急性加重等特点, 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慢性疼痛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 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疼痛症状[1]。为探究抗焦虑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临床中治疗下背部疼痛的效果, 作者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下背部疼痛伴焦虑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下背部疼痛伴焦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24例。纳入标准:①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 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焦虑抑郁量表评定, 明确诊断为下背部疼痛合并焦虑;②经评估后患者均有本次研究治疗方法治疗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和研究。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方法及用药禁忌或过敏患者;②合并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疾病患者;④治疗和研究1月期间病情变化改变治疗方案或退出患者。干预组中男16例, 女8例;年龄34~74岁, 平均年龄(51.8±8.4)岁;病程1~13年, 平均病程(3.8±3.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 高中或职高6例, 大专及以上2例。常规组中男15例, 女 9例;年龄33~72岁, 平均年龄(51.3±7.7)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3.7±3.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 高中或职高6例, 大专及以上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采用黛力新联合镇痛药物治疗。给予黛力新(丹麦 H.Lundbeck A/S, 注册证号H20130126), 1片/次,早、中午各服用1次, 口服;给予美洛昔康胶囊(修正药业集团四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203), 2粒/次,1次/d, 口服。干预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黛力新用法用量与常规组相同,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将治疗系统电极片贴于患者竖脊肌、前额肌, 设定肌电阈值为5 μV, 当患者放松肌电<5 μV时, 机器自动播放音乐, 当患者紧张时肌电≥5 μV时, 音乐停止, 指导患者调节情绪、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 以机器播放音乐为准, 训练20 min/次, 1次/d, 每次治疗后引导患者总结治疗体会和心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焦虑、抑郁情绪。焦虑:采用HAMA评分评定, 由专业培训合格医务人员引导患者进行问卷填写、评估, 对患者情绪、睡眠、迟缓、胃肠道症状、兴趣等进行评定, ≥7分为有焦虑, 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重[2]。抑郁:采用SDS评定, 由专业培训合格医务人员引导患者进行问卷填写、评估, 对患者自卑、自尊、内疚、泄气、悲伤、犹豫等进行评定, ≥11分为有抑郁情绪, 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重[3]。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疼痛和腰椎功能。疼痛:VAS评分评定, 0~10分标注在0~10的刻度尺上, 0分表示无疼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由患者主观进行评分[4]。腰背功能:参照腰椎ODI评分评定, 对患者腰背部疼痛、举重、行走、坐立、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影响进行评估, 0~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腰背功能越差[5]。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 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干预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 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干预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SD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SD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治疗1个月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HAMA SDS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 24 26.5±6.1 11.4±3.1ab 24.4±4.2 12.7±2.8ab常规组 24 26.1±5.0 15.9±3.6a 23.8±5.6 16.3±3.0a t 0.2484 4.6404 0.4199 4.2977 P 0.8049 0.0000 0.6765 0.0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 x-±s, 分)

3 讨论

研究指出, 慢性疼痛患者在长期疾病折磨下可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不良情绪可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形成恶性循环[6]。下背部疼痛为临床中常见慢性疼痛患者疼痛部位, 对患者正常站立、行走、运动、体力活均造成影响,更易引起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临床中对下背部疼痛合并焦虑患者常给予抗焦虑、镇痛药物对症治疗, 但临床实践发现,并不能获得显著临床疗效[7-9]。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为临床中心理放松训练常用方法, 将电极片连接在患者最易紧张的肌肉上, 当患者紧张肌肉收缩肌电升高时, 音乐停止, 以告知患者此刻处于紧张状态, 并引导患者自行调节放松, 让患者自行掌握放松方法,以获得长久心理疏导效果。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 黛力新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 并提高患者腰背部功能。另有学者在腰背部慢性疼痛患者中同样采用心理疏导和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 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 抗焦虑药物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在下背部疼痛合并焦虑患者治疗中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和不良情绪, 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收稿日期:2018-03-02]

猜你喜欢

黛力新肌电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