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2018-08-24赵坤叶元礼任鹏真陶红发肖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术式复发性修补术

赵坤 叶元礼 任鹏真 陶红发 肖勇

腹股沟疝是常见外科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与儿童,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传统有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虽然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但是复发率极高, 可达到15%~20%,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较首发腹股沟疝手术难度大, 且再次复发风险增高, 发生并发症几率大。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微创手术, 其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受到临床及患者认可,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为常用腹腔镜术式,但是对于两种术式优劣尚存在争议[1]。本研究分别将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4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60.1±6.2)岁;前次手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15例, 传统的疝修补手术12例;单侧23例,双侧4例。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60.6±6.1)岁;前次手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16例, 传统的疝修补手术11例;单侧24例, 双侧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8~80岁;无手术禁忌证;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肾、心、肝功能不全者。

1. 3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 脐上缘作穿刺孔置入10 mm套管,两侧腹直肌外缘分别置入5 mm套管, 内环口上2 cm位置剪开腹膜, 并进行腹膜前间隙分离, 脐孔处置入补片, 完全覆盖股环及直疝三角、内环, 无误后以螺旋钉钉合, 缝合腹膜瓣。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补片, 并覆盖补片。对照组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气管插管全麻, 脐下缘作穿刺孔, 采用镜推法在腹直肌下(后)方钝性分离, 腹膜外上(前)方用10 mm Trocar潜行分离出操作隧道少许(不要穿破腹膜), 再换成腹腔镜斜向下方继续分离隧道至腹股沟管区(手术操作区),行腹膜前间隙分离, 脐孔及耻骨联合正中连线上方1/3处、下方1/3处分别取穿刺孔置入5 mm套管, 分离疝囊后, 选择适合补片, 覆盖补片并固定。

1. 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 与对照组的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h) 进食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7 51.82±3.69 21.35±5.63a 26.35±4.15a 4.11±0.25a对照组 27 52.58±4.11 25.69±6.12 30.58±3.61 5.02±0.41 t 0.715 2.712 3.996 9.847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3 讨论

复发性腹股沟疝是常见急腹症, 其治疗一般选择与前次手术不同手术入路及层次,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复发性腹股沟疝首选术式, 可通过腹腔镜器械直视下修补, 避开前次手术所致瘢痕组织, 全面覆盖疝缺损区域[2,3]。腹腔镜经腹部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为腹腔镜常用术式, 对于两组术式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优劣尚未明确[4]。

本研究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两种术式均能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但是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提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恢复更快。有学者认为[5,6], 复发性腹股沟疝存在疝环口周围、耻骨后膀胱前间隙及腹膜前间隙张裂, 瘢痕组织及原手术补片皱缩,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中难以建立腹膜前间隙, 游离也较为困难。虽然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能保留腹膜完整性, 但是手术操作空间小, 加之无法进入腹腔, 不适用于前次手术为腹膜前修补术、网塞平片修补术患者。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解剖清晰, 操作空间大, 能对侧疝、腹腔进行探查,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效果更佳[7-10]。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较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可作为首选术式。

综上所述,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适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 但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更佳, 具有推广价值。

[收稿日期:2018-03-22]

猜你喜欢

术式复发性修补术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