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成自主学练”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018-08-23陈永雄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陈永雄

摘要:当今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仅关乎理论性,更应该主动推行以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教育模式,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促成自主学练。首先,体育教学的课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并且应营造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练的兴趣。其次,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机制,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促成主动学习品质的形成。从以上方面入手方可促成自主学练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自主学练

教育模式与教学观念息息相关,具体化的教学理论也是系统化和抽象化的教学经验。所谓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着体育教学目标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实施的简要概述。它含有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程序及方式。就是说,教学模式具有自主的独立性、稳定性、优越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地选择应用,可使教学活动循之有法,行之有理。为了提高学校体育课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并积极推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成其自主学练的活动模式形成。

一、现代教育理念应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体育运动是人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这成为了培育当今时代全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拔人才不仅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强健体质也成了其中的标准。我们在体育课的设计中,应以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前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恰当地创设情景模式,科学的组织教学活动,构建成“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学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兴趣---自学自练---设疑接感---实践体验---巩固提高”等六个步骤,促成教学法目标的形成。而课堂教学的构思与设想也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维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主动学练创造氛围。注重学生参与的自觉性,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思想能力的培养,注重交流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终身锻炼的思想。

二、体育教学的课堂应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练的兴趣。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其体育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提高体育教学产生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以舒适的场地布置,科学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境;以灵活多样的专利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新颖的队列形练习,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让他们对体育课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師的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带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利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乐趣,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保持愉悦的心情。并且认识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激发体育情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直接寓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情感对体育活动的激发作用在于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使他们在轻松、活泼、愉悦的氛围中去学得知识,获得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体质较弱,技能稍差的学生,多关心他们的动态,时刻帮助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生掌握的技术和能力。通过竞赛法,评比法与激励等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情景,以运动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来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得到愉快,满足的情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体育运动,并将此作为终生的习惯。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机制,促成主动学习品质的形成。

(一)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活动的能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舒展,才能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要拓展学生自主学练的空间,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体育课教学要着眼于找思路、找方法、找规律。教学变“传授”为“点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式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相学习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主动转变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应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优质,引导学生善学。如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中长跑的课,这历来是教师最苦恼的困扰。我们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异程式段进行接力跑,并提出要求:凡超过规定时间的小组要重跑。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这时,每组都十分活跃,积极讨论,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不再是跑多少米,而是在本组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和为本组同伴加油、助威上。一堂课下来,学趣未尽,一方面不但完成了教师安排的任务,锻炼了身心,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精神。

(三)设疑解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疑问易引起规定向探究反射。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设置疑问,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能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先设问:跳高的关键是什么?同样是跳,为什么跳高的踏跳和跑动路线跳远的起跳和跑动路线不同?原理是什么?在学生纷纷的回答后,教师再一一解答。这样,既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启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促进自主学练的形式。

终身体育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有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身体教育的意识。这取决于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终身体育意识,重视自己的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强调实践性,教育学生之后无论在任何生活环境条件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合理调节锻炼项目和锻炼强度,在平时生活中多锻炼身体,终身享受体育乐趣,让体育运动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地适应任何条件下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使其成为健康、快乐的接班人和开拓者。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罗正鹏.当前中国教育危机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赵利.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D].南京师范大学,2012.

[5]于钦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