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8-08-23陈国东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陈国东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和领会科学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同时小学科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有用的科学知识。所以,下面本文主要从学习的方式及内容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习惯;分析研究

一、前言

小学科学属于比较严谨和细致的教学科目,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无法正确学习和领会科学知识,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关键又重要。但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和分析能力比较弱,加大了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难度。所以,当前我们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那么本文将结合前人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以下分析,希望相关的教学意见能够起到一些的借鉴作用。

二、小学科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从小树立正确的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入门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为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1]。由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又比较低、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工作

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有利于了解课程大致的内容,从而尽快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和交流。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需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大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明确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的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比如,在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大致阅读和浏览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可以提问各种学习问题。另外,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笔记的记录,并将相关的笔记内容交由老师审查,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等。

以“天气与植物”课程内容为例,该课程内容分为植物的观察、天气观测以及记录等内容。在学习课程内容之前,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首先,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逐一预习相关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学习观测天气等内容时,学生应该预习好天气现象、天气符号等知识,基本了解和掌握天气现象包含的内容、天气符号的种类等。然后,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记录和分析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加强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实践探索

由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有限。因此,我们通过加强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实践探索,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化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为其它的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一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从而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索,才能深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以“记录天气变化”教学为例,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之前学习的观测天气有关内容来分析固定时期的天气变化。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温度计、雨量器及风向仪等工具对天气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对一定时期的天气变化进行记录,并自觉运用手中的道具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有效地天气变化数据。在课后的复习实践中,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有效地锻炼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三)重視课堂交流和互动环节的设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通过设置课堂的交流和互动环节,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气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并学会如何听取和虚心接受他人的学习经验等。所以,老师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时间和内容,适当设置课堂交流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看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

以上述“观测天气”教学为例,老师除了按照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知识的讲授和教学外,还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2]。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提问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天气符号写出名称”等问题。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强化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互动能力。

(四)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下,学生应该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团队学习的力量,尽快掌握和理解课程知识及内容。小学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团队的合作教学,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学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学习。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

还是以上述的“记录天气变化”教学为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分配小组成员。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学生们可以互相分配工作,明确哪些同学负责记录温度变化、哪些同学负责记录风向及湿度等。在明确的分工背景下,学生们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以及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等,从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等工作,并结合有效地小组合作、实践教学等方式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潘峰华.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教育, 2015,26(26):81-81.

[2]杨书平.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探讨[J]. 科学中国人, 2017,12(23):200-200.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学习习惯小学科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