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

2018-08-23邓春生徐璞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研究生指标

邓春生 徐璞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事业。优化研究生课程评价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发展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课程评价机制应该与时俱进。文章初步分析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培养目标达成度相关理论,确立了构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以下简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主要观测点及其权重,最终构建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关键词: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社會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群,其研究生课程设置对培养本专业高级管理和优秀科研人才至关重要。随着该学科不断向前发展,调整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将成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应大力进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如何科学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话题。

熊涓在研究了江西省研究生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之后,总结出江西研究生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导师队伍的培养滞后,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科研把关,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监督审核力度不够,等等。

王海英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正在从各自分工逐渐向多元协作发展,同时质量评价指标设计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符合专业等。国内学者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思路,希望能够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将培养目标达成度引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之中,丰富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本文将培养目标达成度引入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之中,文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是指高校制定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

二、培养目标达成度相关理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铭博士认为,培养目标达成度是指培养单位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程度,通过高校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实施。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是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好渠道,需要依据教育目的、高校办学定位及各专业培养目标而进行。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行为社会化,培养个体职业、谋生、享用能力,教育是使一个单独个体的人与社会达到最大融洽度的方式。教育的相关作用奠定了教育的地位,比制定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出达到目标要求的人才。检查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的学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可以通过学生各方面表现判断培养目标达成程度,人才培养质量暗含于培养目标达成度中,培养目标达成度越高,就说明人才的培养质量越高,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制定,不但要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研究生的基本培养目标要求,更要体现出本专业“培养在卫生管理、社会保障、卫生法学以及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社会医学研究和卫生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导向性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

2.全面、客观性原则

全面原则是指构建的相关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准确而全面地反应培养方案里所涉及的培养目标达成项目。客观性原则是指构建评价体系时设计客观评价项目观测点,降低主观项目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

3.可操作性和比较性原则

目标达成度评价的本质是为了测量该专业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方案所提出的相关目标,因此,相关评价要具有明确的描述性语言和相关的量化标准,此外,还需要注重能够操作,量化严谨,以便于操作与管理运行。比较性则是指评价的研究生项目,应当既能与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对比,相互借鉴学习经验,也能在专业内部与不同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进行对比。

4.目标管理原则

构建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是满足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总体教育方针,迅速有效地全面实现研究生相关培养目标的一种现代管理统计评价手段。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关键部分在于有利于实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目标管理原则也是构建评价体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四、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主要观测点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江西有关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研究,结合收集整理阅读的文献、问卷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情况,以江西某高校为例,结合该校的具体教学情况,设计了7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观测点。

1.思想品德

该一级指标包含一个二级指标,即是掌握相关政治理论知识,相关支撑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自然辩证法”。

2.掌握本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理论

该一级指标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掌握研究生阶段的管理知识、深入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社会医学理论、掌握研究生阶段的管理知识,其支撑课程是“高级管理学”;深入掌握卫生事业管理相关知识,其支撑课程和观察点是“卫生事业管理学(含高级)”;掌握社会医学相关理论其观测点是“社会医学前沿”。这三个二级指标是组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

3.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该一级指标包含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掌握并拥有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科学思路、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知识、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知识。掌握并拥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思路,包含一门支撑课程:“科研思路与方法”;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知识,包含一门支撑课程“统计学”;运用计算机进行研究,包含三门支撑课程:“EVIEWS应用及操作”“计算机应用”以及“医学文献检索”。

4.具有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江西某高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包括卫生管理、卫生法学、社会保障、医学教育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该一级指标包含四个方向的二级指标分别是。

第一,围绕卫生管理领域深入研究。即是依托省级“十二五”公共管理一级重点学科,围绕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监管、药事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包括支撑课程:“医院管理专题研究”“卫生政策分析专题研究”“药事管理前沿”“公共关系专题研究”。

第二,围绕社会保障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即是依托高校现有的两个省级人文社科类研究基地,广泛开展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新医改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险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该二级指标包括的支撑课程与项目有:“社会保障专题研究”“管理经济学”“高级卫生经济学”。

第三,围绕卫生法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即是依托学校医学、药学和法学等学科的优势,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针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对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卫生法学理论发展,并促进法学与医学、药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该二级指标包括的支撑课程项目有:“卫生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医事法研究”“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围绕医学教育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即是依据高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高等教育学和医药学科的优势,有效地针对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迫切解决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医学教育层次结构、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医学教育评估等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与中医药等学科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包括支撑课程项目:“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5.掌握一门外语

该一级指标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即是:掌握英语基础、掌握专业相关英语。掌握英语基础,包括两个支撑课程与项目:“英语1”和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掌握专业相关英语,包括一个支撑课程“英语2”,这一门的英语课程更偏向于专业,因而归类在掌握专业相关英语这一二级指标下。

6.完成相关实践任务

该一级指标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完成社会实践和完成学术实践。社会实践包括一个观测点:完成本专业社会实践;学术实践则包括两个观测点: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

7.完成相关论文

完成相关论文下属两个二级指标:完成普通论文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普通论文包含两个观测点:完成普通学术论文与1篇专业相关文献综述。完成毕业论文包括两个观测点:完成论文过程和完成论文质量。

五、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标达成度评价权重分析

本文运用9标度层次分析法计算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观测点的所占权重系数。具体的步骤如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是指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的逻辑归属和重要性水平,分析之后加以分层,进而构成一个阶梯式的结构模型。结合上文的评价指标,构成层次结构模型如下表1所示。

2.构建判断矩阵

9标度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方法是将各个层次因素迅速进行重要性的配对对比,即对每一层次的重要性等级进行对比。例如,因素ac和因素aj的对比记为“acj”。美国科学家萨迪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9标度层次分析法,相关等级权重赋值如下表2所示。

3.各級权重指标计算

然后,笔者严格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计算指标权重赋值结果、归一化处理数据等步骤之后,对所得的权重系数是否符合相关逻辑而进行检验。利用方根法便可以分别有效获得每一位专家以上各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权重Wi、特征根的平均值λ和一致性指数CI,绝大部分判断矩阵的CI小于0.1,表明各指标的相对优先顺序的逻辑性好,有满意的一致性。

经过仔细地计算可知CR=0.008,由此发现CI与CR都小于0.10,判断矩阵合理,接受权重系数的打分。将收集的25位专家的对评价指标的打分的权重系数,仔细地计算出算数平均数,可以得出各研究方向的综合评价权重表。

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因限于篇幅,本文中只列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前瞻性意见。在本文中,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设作出一定评价,希望能够对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根据培养目标达成度相关理论,一般采取收集该专业全体学生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成绩数据进行评价。同时依据各门课程及相关环节的性质、难易度等确定一级、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然后依据专业发展程度及相关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而且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确认后,还必须认真地依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评价,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七、结语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在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经历等方面参差不齐。有的是毕业于本专业,有的来自于其他专业;有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有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卫生领导或者专业人员。为达到培养目标,研究生有必要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来补充短板。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造成这一教学现状的原因有几点:一是根本上的原因——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二是因为现有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了研究生无的放矢,偏离了学校既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改革是长远而缓慢的,目前只能通过改变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才能快速有效地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而且评价体系的改变必须按照固强补弱、推陈出新、优化组合、注重实效的总体原则来进行,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教學质量。

此外,研究生的课程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不断更新知识。研究生课程如果不及时地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更新,就难以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熊 涓.江西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2]王海英.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展望——基于对1986-2016年研究文献的述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6).

[3]王 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

[4]徐继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占济舟.关于层次分析法中标度问题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5.

[6]满 强,凌志海 ,李 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岗位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 ,2015(19):2718-2719.

[7]王 冬,邢晓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9(6):1157-1158.

[8]朱 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a02):289-290.

[9]洪学智,王琳琳,程 薇,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33-335.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研究生指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