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

2018-08-21袁新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西医慢性病

袁新

【中图分类号】R2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1

现阶段我国疾病类型从急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环境引发的慢性病,医院重心以及治疗方式产生转变。根据相关数据记载,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正逐年上升,并且患者人数高达2.8亿人,慢性病引发的死亡率占我国疾病死亡总人数的80%,为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負担。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学以及中医治未病学受到国家高度重视,需将现代医学与中医学有效相结合,才能建立慢性病预防体系,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安全。

1 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

医学界逐渐达成中西医结合的共识,从科学一元论哲学思维考虑,医学服务对象将只有一个。在多种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将在21世纪进入高速发展期。中西医结合目前所研究的对象并不在同一层次。所以在结合方面主要困难是两者为各自独立的体系。所以在融合中形成中西医融合医学阶段,经过不断发展后会形成新的医学体系,比如“新医学”、“中华医学”、“创新医药学”等[1]。这些新的体系层次必然会在现代医学以及中医学之上,将中西医学科优势融为一体。中西医融合是由两个医学体系结合开始,形成精华性、科学性、契合性的内容融为一体,建立高等融合学科体系。中西医结合开始会在小的领域开始,逐渐从小过渡到大的方面,逐渐使两个学科实现融合,拓展到整个医学领域,形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两种学科融合本身并不属于一蹴而就的过程,探索过程必然十分艰苦,需要医学工作人员几代人的研究。现代医学正处于不断吸收中医理念的过程,西医已经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西医检验过度依赖仪器,分科过于仔细,重视药物的作用,轻视预防等,并且对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没有较高的控制手段。西医逐渐发现中医具有一定科学性,比如整体体系较为完善、辩证救治方式较为合理,能够做到因人而异,医学界新提出的整合医学、替代医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等都能在中医理论中找到依据。

2 中医系融合发展的意义

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是中医系融合的重要环节。但是中医学整体观和现代医学还原论是分别指导两种医学的方式,所以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下很难融合,但若是将健康作为中心,两种医学方式可以回到初始点,也就是中医治未病。西医预防医学,两者相互结合、优势互补,能够在整体上将问题解决,比如慢性病中的生理功能、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适应性。整体预防可以作为两种理论的共同指导思想。赵氏认为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在预防思想上操作具有融合性。牛氏认为建立疾病风险评估模式,能够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病因相结合,将使风险评估模型拓宽[2]。所以预防医学与疾病医学密不可分,应当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体系。中西医融合标志着东西方哲学、文化以及人才的融合,使中医走向世界,实现人人享健康的目标。

3 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3.1 中西医融合健康体检

中医体检方式为中医体质辨识、经络辨识、症候辨识等,而西医体检方式为健康风险筛查、物理化学检查以及心理学检测。中西医融合健康体检重视客观指标与主观感受,对患者健康状态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潜在疾病,可以实现发现疾病与预防疾病的合理对接[3]。

3.2 中西医融合健康风险评估

西医会依据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生活习惯等数据确定人体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而中医则是根据人体体制平和与偏颇、经络是否顺畅、症候反应部位、病性等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疾病。中西医融合能够提前应对风险,对风险作出预估,对预防早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4]。

3.3 中西医结合效果评估

若能够进行正确的效果评估,需要将患者自身感觉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将体质指数、吸烟指数、肺活量等指标作为依据进行评价,重视个人前后比较。将中医体质监测、心理监测等量表的减分率作为评价效果的方式。将经过检测作为评价人体健康状态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5]。

4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医院研究以及服务都在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研究人员更加重视初始的、全面的、内在与外在的病因。医学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标准,并不是过度关系中间的指标。医院发展方向较为重要,若将疾病作为中心则不能解决病人群体的疾病爆发势头,所以方向必须做出改正。中医学虽然较为古老,但是一直将健康作为中心,也就是中医中的“上医治未病”,此理论为医学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西医融合发展西药将一种医学融于另一种医学,将某一种医学先进于另一种医学,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以及科学性,将每位患者的生命周期作为健康受益效果进行评价,不能从单一的病种以及局部问题进行评价。所以中西医融合必须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处理好,做好不同的机制的有机结合。人类健康离不开社会环境,所以国家应当树立维护国民健康的思想,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建立相应的健康保护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同时,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蒋戈利.中西医融合康复治疗心脉病症多元研究述评[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02):1-6.

陈竺.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融合的成功范例[J].前进论坛,2016(10):13.

袁尚华.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02):5-8.

沈翠珍,沈勤,裘秀月.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西医融合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7-58+60.

徐雪莉.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4-05-11(001).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西医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两手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