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方特色为主导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8-08-20梁燕红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概论东莞博物馆

梁燕红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以往思政课堂重在讲授,已不能很好适应“95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立足市情、校情、学情,探索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尤为必要。地方高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与经费保障进行改革,把地方特色、地方元素、地方符号、地方风格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使概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地方特色,大学生在地方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理解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 概论课 实践教学 地方特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根据05方案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一共6个学分,110学时,在所有思政课中学分最多、学时最长,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宣传国家意识形态和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6个学分中有2个学分为实践教学学分,应该进行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不断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要求高校认真落实,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大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热情高涨,普通高校以地方为依托,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尤为必要。

东莞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城市,经济发达,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文化资源,都可以为东莞地方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立足东莞实际,把东莞特色、东莞元素、东莞符号、东莞风格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打造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将成为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一、打造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改变当前概论课沉闷的状态,提高上课积极性的有益尝试。

概论课是思政课程中政治性与理论性最强的一门课程,以往课堂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不太活跃,这种课堂忽略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形成思考的惰性。因此,概论课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应该打破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立足东莞实际,重视概论课实践教学,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将有效改善概论课教学现状,冲破概论课难上的瓶颈,将教材的理论性和实践教学的直观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理论深度、思想高度、人文温度、地方特色的概论课堂,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愿意上课、喜欢上课,从而享受概论课堂。

(二)适应学情变化做出的新探索。

魏书生曾说,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2]。对于学情的把握,是教师研究学生的结果。学情分析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影响和制約着教学效果。“95后”的大学生大都出生于物质条件较好的家庭,个性突出,崇尚自由;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对于网络高度依赖。这些特性决定了“95后”学生不可能再按照传统的课堂和教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探索一种适合他们个性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有较强的主体性,在合理教化的影响下,凸显思政教育的内化是完全可能的[3]。以往的灌输难以达到内化的效果,已不是当下之“合理教化”。时下之“合理教化”应该立足当地当时学生,为他们量身打造。东莞高校的大学生生源大部分源自本省,在改革开放前沿成长起来的他们正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发展成果。他们要在东莞生活学习四年,但处在大二阶段的他们对这个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带着这种朦胧的感觉,在教学概论课时把学生带入东莞社会实践当中,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东莞地方社会,在增进对东莞了解的同时,完成概论课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三)形成概论课实践教学特色,从实践教学层面凸显概论课(思政课)教学特色。

概论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家宣传部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在全国教材一本通的情况下,概论课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这是概论课任课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以往概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在课堂内简单地进行,或者学生外出参观时走马观花,这种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难以形成品牌与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方高校培养的多是应用型人才,应该立足地方实际,结合市情、校情展开教学。概论课教学无异于此。东莞地方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与东莞实际紧密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应用于实际,并在实际中理解理论、升华理论,将所学内化为自身所有,在内化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将外化为东莞市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成果,无论是东莞市的发展、思政课的教学还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一以贯之,形成特定的教学实践相长模式,概论课或者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特色自然显现其中。

二、东莞高校打造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能性

(一)东莞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东莞这片土地上耕耘,一代代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5000多年来,东莞逐步奠定了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历史地位,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近现代工业遗产。2011年,东莞市提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倡议,开始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清查与保护工作。据统计,东莞全市共有182处革命遗址,其中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革命遗址159处,其他革命遗址23处。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东莞拥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5处,不可移动文物45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数量居广东省第四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1个、名村7个、街区6个,居广东省前列。

博物馆一方面承载着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多样化,另一方面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文化教育的重要社会责任。博物馆走进大众、走进大学生将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2004年,东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博物馆之城”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东莞市已基本建立起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互为补充,各行业和各种所有制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和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全市共有博物馆31座,其中包括8座市属博物馆、9座镇(街)博物馆、14座民办博物馆。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又提出三年内再建二十个博物馆的目标,其中重点扶持产业类民办博物馆。至2016年,东莞新增加了17座民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数量居全省第一。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为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锦上添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场所与资源。

“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等是东莞昨天的标签,今天的东莞是“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享有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美誉。东莞的发展与我国当今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制造业之都的崛起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先行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顺应国家整体形势的发展,东莞市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东莞抓紧机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现了无人工厂,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深入了解当代东莞的发展轨迹与成果,可以明晰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参与当代东莞的发展,即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理解理论。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发展,地方的发展依赖于国家的发展与政策的支持。东莞的昨天与今天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众多的文化载体,有众多鲜活的人和事可供研究和学习。这些都为地方高校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课题与研究内容。

(二)东莞地方高校有进行教改的条件。

东莞市内的高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都注意往服务东莞地方社会倾斜。因此,研究东莞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就显得尤为必要。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地方民办院校,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明确了“立足东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目标,努力走地方特色化办学道路。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学中,引进多学科教师,组建一支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深入钻研思政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东莞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全面了解东莞的发展历程与现代风貌,开设莞邑文化概论选修课,成立莞邑文化研究所,在思政教学与东莞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此,对东莞社会的全面把握,为深入挖掘其中可以与概论课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要素、有的放矢地探索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教育部、省教育厅、高校对思政课的投入为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三、有东莞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设计

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改革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其鲜明的特征,也是本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在概论课实践教学当中,也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概论课教材一共12章,根据章节内容,将东莞特色有机融入其中展开多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现概论课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体现东莞特色,在东莞特色的实践中增加对概论课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有东莞地方特色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旨在使地方高校在开展概论课实践教学时依托东莞本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资源,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同时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东莞历史文化与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些许贡献,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向转化。但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实践教学,并非所有实践教学都适合与东莞元素相结合,因此,教师组织概论课教学时,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因时而进”、“因人而设”、“因势而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3]赵洁,潘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

猜你喜欢

概论东莞博物馆
青铜器辨伪概论
博物馆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露天博物馆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