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2018-08-20孔风琴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孔风琴

摘 要: 科技创新能力成了一个国家或各省份之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法宝,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实现科技技术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本文在分析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

由于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标准之一。浙江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加强科技创新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其在于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及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义不容辞的。探究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高校众多学者较为关注的主题。下面具体分析了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现状,详细讨论了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1.总体概况。

浙江高校自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已焕然一新,所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浙江,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大省,截止到2017年,浙江高校107所,占全国高校的3.71%。其中本科院校58所,独立学院22所,高职高专27所。截至2017年5月,浙江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个等,并建有杭州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高校承担各类科技任务经费达数千亿多元,其中包含了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经费和专利等经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高校已逐渐发展成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

2.科技人力状况。

自从2005年开始,浙江高校从事科研的人数逐年递增,许多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加入R&D;活动。R&D;活动增长幅度最快是在2005年到2012年这个区域之间,从2013年开始慢慢地处于倒退的状态,这一点可以反映出浙江高校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或高校科技人员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点下落。不管是专职从事科技人员还是R&D;人员的投入,浙江相对全国其他省份来说还是算多的(除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2012年浙江高校科技人员投入44659人,R&D; 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数为1764人,占比3.95%,在全国排名第8位,浙江高校R&D;专职从事科技活动人数在我国处于中上水平。

3.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状况。

自2005年—2016年,浙江高校科技人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共29246篇,发明专利10004项,专著450部,占申请总量的80.7%;获得国家级(指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等)、部级(指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等)和省级(指省自然基金、省社科规划等)奖励共171项。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小数据可得出一个结论:浙江高校的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高层次的重大研究成果偏少,还需这方面人才的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通过对浙江高校技术转让状况得出,签订有效合同共409项,获得数额共计53128千元,但最后实际得到共计37079千元,从这些小数据可以看出浙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还是很严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转化能力。

二、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宏观分析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目前浙江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浙江高校一直存在科技技术产权保护意识单薄、创新能力较弱和技术成果转化率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学者对这些问题作了科技创新宏观控制。有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某些(如创新资源、过程、内容以及浙江高校的职能等)角度对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含义进行界定。更有一些学者认为构成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几大要素中,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主体,其核心人物是学科带头人或学术专家,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目标、方向等是其支撑力量,浙江高校科技创新支撑条件是客体,浙江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是起到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它们之间是以科技活动组成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要素,这些当中学科带头人或学术专家、国家或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如学者王焰就认为科技的投入与产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基础项目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等是浙江高校科技管理和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与详细分析研究这些一系列问题对于全方面加强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浙江高校虽然在科技创新的各方面成果获得了不少,构建科技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建设“创新型”浙江提供科技知识、科技水平和科技技术巨大撑持点的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还有一段距离,还要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1.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教育部的要求,浙江省内的80所普通本科高校(包括民办和独立学院),进入“211”和“985”行列的浙江高等院校唯独浙江大学,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或重点实验室(培育)还是有点偏少,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这与经济强省和创新型浙江建设不相符。

2.从科技创新方面看,团队合作少,单独攻占多。

浙江高校林立,人才资源丰富,有一大批科研能力强、思维能力创新的教师群,但是因学校科研与教学形式之间存在各自为政、互相独立、单一僵硬,缺少灵活性的人才发展体系建设框架制度保障。每个浙江高校的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还没有完全形成,每个高校比对方有利的科技资源不容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行业等之间的科技项目合作不多,很多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横向或纵向项目也合作不多。因此,浙江高校的所有资源没有办法共享,科技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物质要素没有办法优化,人才资源更无法足够施展。

3.难以解决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的现象。

科技创新人才是浙江高校在科技领域方面的核心部分,在巩固地位中起重要的作用,科技水平、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要依赖于整个团队力量和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有特殊贡献人才和卓越人才,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或社会活动有很深造诣的高端人才缺乏迫使浙江高校一直陷入人才缺乏困难的处境,这方面进一步说明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深受影响和制约。技术人员的总体不足表现在信息技术、海洋开发、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学和重点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不足,难以很好地满足浙江省战略性新興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跳槽的现象一时之间难以有效控制。

4.市场需求与浙江高校科研导向不对接。

浙江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不通顺、联系不密切的原因是部分高校不熟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生产和研发需求,从根本上难以真正使企业获利,一边给浙江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寻找市场,一边把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项目和一些经营方式传递给高校的科研研究人员或团队,起到联系桥梁的作用。有些政府部门制造机会,目的是让浙江高校教师和业界人士之间的联系频繁,让高校教师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动态和实际需求,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值得学习。

四、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由技术创新工作的真实状况来看,采取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更好地处理浙江高校将在科技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个整体分开、科技力量扩散、反复研发低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其关键做法是要全面盘活浙江高校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浙江高校的科技潜力。

1.浙江高校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使命。

浙江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校科技人才的发展,浙江省想拥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获得更多浙江高校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解决浙江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进一步推进浙江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急需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改变,让创新成为浙江省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设创新型浙江,首先要依靠浙江高校的地位,其次让高校逐步发挥主要作用,最后成为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来源,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浙江高等学校可以表现出技术密集和知识创新的密集地,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极力主张和促使浙江高校科技技术创新,逐渐将浙江高校创新能力和科技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总要素与浙江省社会发展、科技技术领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几方面聚集在一起,充分展示出浙江高校在高新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自然应用科学方面具有与众不同又有潜力,可以将浙江高校有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科技资源(指科技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经费资源和设备资源等)与浙江省经济等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不可分地集成在平台上,促使众多高校融合到浙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浙江在各个生产领域内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再创新等能力,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交给浙江高校的重任。

2.加强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合作,尽力争取集成创新。

当代科技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基于基础学科,这些学科还需要互相之间逐渐渗入对方的领域,基于这样发展的前提下自然会形成若干种衍生的学科。在这种大环境下,没有超强大的学科团队背景,既不可能构建成集成平台,又申请不到重大科研项目,更无法研究相应的科研成果。不论从浙江省的实情出发,还是从浙江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都要把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为优先考虑,一定要将构建科技创新团队摆在打造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中的关键位置[1]。原因是重大科技项目是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及科技服务活动的关键活动方式和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进行合理配置的关键方法和形式。基于科技项目作为条件,把科研活动人员按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团体、转化科研成果、栽培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浙江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研究实践表明,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的深入合作,对浙江高校本身或一线教师及专职搞科研研究的教师来讲不仅能推动新的类型、周边部分相互交错的发展,而且能让这些人员拓宽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范围、紧紧靠近现实,更能进一步提升科研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浙江高校、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或行业等方面的强强联合,有助于高校发挥优势,可以更容易争取到科研项目,以期推进科研水平提升一个档次[2]。所以,应该以浙江高校、企业或行业、科研院所等独自单位的相关科研机构作为桥梁,各自之间在基础学科领域方面、高端人才技术有利的形式等方面都要相互熟悉,使浙江高校在科技活动中将人才和科技知识、技巧结合变得更有效,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和实验分析或理论性研究有效结合,在集成大平台上把浙江高校的各资源聚集在一起,产生浙江高校在学科领域的独立团和人才资源结构,从而进一步表现出团队合作的长处。积极争取深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让科研项目与浙江省的实际需求相符合,把高校的科技创新能量转变成浙江经济发展的能量。

3.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在浙江省在人才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顶尖人才少(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领军人才少(指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人选等)、创新型和实用型国际化高端人才、省级领军和急用型高端人才及综合性学科领域的培养型高端人才整体不多。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端和领军人才,培养方式可以通过外面引进和内部培养,制定相关留得住科技创新人才的配套政策,浙江省高校是责无旁贷的。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浙江省人才的比例,逐步修正人才整体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联系方式[3]。高校要培养出既会创新又会创造的高端人才,在创业领域方面也具有超强的顶尖人才。要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高端人才,确保浙江省与其他省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精准地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前沿。牢牢把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高技术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打造具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骨干人员,培养顶尖的科技创新团队和省级优秀团队。目前急需加大力度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需求,大规模培养研究生,加快速度转化科研成果,当前浙江省按现有的科技项目的设备、科研研究专职人员的数量、学科水平等各个条件,揭晓首轮高校、企事业单位、研究院及行业等双方或多方一起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基地。但是尤其培养博士放在高校科研和教学中的特殊位置,充分使用浙江高校科研项目、导师,使其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构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联结起来,不可分割。构建优势学科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前提条件,要使构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变为解决问题的场所,成为转化科研成果的创新源头,成为培养高端人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殷海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作用与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3.

[2]朱央央.探索高校新型科技体系,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管理研究,2010(4):99-103.

[3]王瑞文,张嘉,盛刚.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3):6-10.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能力
西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
基于专利数据分析的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十二五”科技创新能力探究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