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交通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2018-08-20苏钰葶王曦冉宗文刘宝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

苏钰葶 王曦冉 宗文 刘宝

摘 要: 2015年以来,中国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把握当下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历史的关注。因为历史作为一种真实的有关于人类的长期实践,对现实生活是有理论价值的,对未来也具有指导作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就有不少涉及交通建设的观点论述。我们将汤因比的“交通观”理论与当下“一带一路”发展实况进行结合,研究汤因比的思想是否对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借鉴意义,从而通过这种比照,研究多年前的思想成果是否还能在新时代的绽放出新的生命。

关键词: 汤因比 《历史研究》 交通观 “一带一路”倡议

一、关于汤因比

阿诺德·汤因比是20世纪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他的伯父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这位伯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他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伯父而起的。同时,汤因比的母亲莎拉·马歇尔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小有名气历史学家。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这些都为他在历史学上取得丰硕成果,并成为一代历史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汤因比应英国外交部之邀,在情报部任职;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20世纪20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第二次世纪大战期间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

雄厚的史学基础和丰富的阅历使汤因比创作出许多富有见地的论文和著作,美国新闻周刊曾高度评价说:“他已成为一位世界通哲,而与爱因斯坦、史怀哲与罗素并列。”其作品主要有:《人类与大地母亲》、《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湯因比论汤因比》等。此外,他还负责为英国外交部编纂《国际事务概览》,撰写时事评论。汤因比著述虽丰,但终以他12巨册的《历史研究》最辉煌,美国学者索麦·维尔曾将其缩写为两卷本,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这部著作中,他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文明,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详尽地阐述了他的文明形态史学理论和历史哲学观。与此同时汤因比还论述了对于交通建设的一些独特的观点,他认为统一国家的发展得益于其沟通制度即交通:交通既是军事工具又是情报工具,还是经济文化传播的快速通道,掌握着国家发展的重要命脉。这一点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的“交通观”理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照,从而论证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意义,并对多年前的思想成果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生命进行探讨。

二、《历史研究》中的“交通观”

在《历史研究》及汤因比其他的著作中,可以发现汤因比书中多次提到了交通问题。这是因为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文明的组成元素时,“交通”这一元素不可忽略。甚至我们可以讲,在汤因比看来,比起人民、国土、货币、政治制度、军队等方面,交通是最重要的着手研究方向。

其“交通”观中的“交通”,一是指跨地域的交通。它是通过修建道路等相关辅助设施及开拓航线等手段建造实际意义上的公有设施。这涉及不同时代下,诸国家内外之间的陆路、水路建设。汤因比讲到“蒙古人及其后继者”时,谈道:

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相互接触,而在此前,这些文明在其发展中很少把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甚至很少知道同时代的其他文明……从1241到1259年……在这些年代里,欧亚大草始终被有效地管辖着,效率很高的驿站组织使大平原的传导能力由潜在变成现实。

可见这种物质设施建设在一段时间内,让异地相连变得紧密。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或者在如今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地区,要想与外界交流,要走的第一步就是打开与外部的连接。交通设施的发展,是打破地域局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

除“跨地域的交通”以外,“交通”还体现在信息化的非物质层面上的交流。这里的“交通”就更偏向在不同民族,文明之间的文化、制度、观念、语言、习俗等非物质事物上的相互影响、交流。更需要一提的是,在汤因比看来,在原始文明到文明社会的过渡过程中,“环境”因素和“种族”因素无法成为“冲积”文明产生的确定因素,“挑战与应战”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文明的成长。只要涉及在“挑战与应战”时,就会涉及交流与改变,即“交通”。

如汤因比在讨论文明成长时,提到的“至于爱斯基摩人,他们的文化本来就是北美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的发展,这种生活方式专门适应北冰洋沿岸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爱斯基摩人在适应环境时,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的生活生产方式与技术,让他们得以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下生存,成为“北冰洋的主人”。

综上可以看出“交通”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一在政治,二在经济,三在军事。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只是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却从来不是一个政治上的统一体。那时,中国不时陷入政治上的分裂,但到公元前221年,在或短或长的分裂和混乱的插曲之后,它再次达到政治上的统一……秦始皇不仅以放逐贵族的方式破坏了被征服诸侯国的社会结构,而且通过把全中国重新划分为郡的方式抹掉了各国的边界”。

“交通”这时起到社会治理作用的辅助,它的存在直接维护了秦始皇的封建帝王统治。秦朝建立以后的“分郡县”、“车同轮”等举措都是牵扯到交通的。郡县划分也注定在郡县之间会需要道路的连接。在修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之后,同时派兵把守以传达军令,维护政治统治。这些交通资源及其配套设施的修建也有利于经济商贸活动的发展,在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全国的物资流转。再讲,一个发达的运输网,除了用以运输货物、传达政以外,更是可以在战争发生时,高效快速地运送军队士兵。一旦战争发生,行军速度要是占优势,有利于赢得胜利。

除此以外,我们更应在思考“交通观”范畴时,也要思考其更深的内涵以探求其与外延的关联。回观中国的哲思,可以发现《庄子》中“两者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这样一句话。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万物生于一种广义范围的结合。分离的事物被相交相连,同时就意味着各个小单位不仅在客观层面的扩大了,而且在抽象层面上在扩大。结合中国的道家思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交通观”的价值和意义。即交通线路连接的是不同的地域,随之而来的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触碰,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连正是一种对一个大范围的共同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相交互通而生的“挑战”之后的“应战”,就是一种发展,就是一种“万物生”。在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的“交通观”可以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首要步骤的理论支撑。它不只在于形象概念上,指导人们强化造桥修路意识。“交通观”更是以一种抽象概念体现了其高于物质建设的价值,即连接间隔,合异共生。不只是数量上,物质上的增加,而是更在于它打开一种思维通识。如果共同体大繁荣,那么势必会带给其组成部分以相应的红利。发展红利就会自然成为一种积极刺激,使被连接起来的各个成员主动进行良性的合作,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共享先进科技技术,艺术传播,等等。“交通观”可以使涉及的群体、民族、国家认识到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让“合力出奇迹这种”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构想成为当代现实。

三、汤因比“交通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自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至今近四年来,相关建设从蓝图到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与这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量1.1万亿美元,增长了14.8%,高于全国外贸总体增速3.4个百分点。同时,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对相关国家累计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除此以外,大项目扎实推进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能源、资源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一批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

“一带一路”项目开展的四年来,实行“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五通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并且是与发展规律,各国人民利益都相发展符合。全球各国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基本持乐观态度,认为“一带一路”在经济、外交与安全上都将有重大作为。反观在《历史研究》中阐述的多种文明和“挑战与应战”说等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发展交通的大路线与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交通观”是有共通之处的。将二者结合可以发现“一带一路”的现阶段成果作为实践典例,证明了汤因比“交通观”并非知识理论,其科学性、可行性有目共睹。同时,汤因比的“交通观”可以为当下“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因为它强调交通建设对地区的发展重要性,为今后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在交通设施建设上,瓜达尔港开通新航线乌鲁木齐至那不勒斯中欧班列首开;“一带一路”沿线再增113条新航线,中国与沿线43国实现直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6000列成亚欧大陆物流陆路运输骨干通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直接促进了当地交通发展,促进商贸往来,为经济增长起到了助力支持的作用。

在文化信息交流互通上,中非互相引进影视文艺作品,留学生教师等学术资源交流,与多国进行经典文库翻译引进等措施意在以交通为媒,促进中國人民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地区的人民相互认识、了解。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发展,可以看到这个经济项目在给合作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带一路”的积极的人文价值随之展现。

“一带一路”实施至今,国际上也有人不太理解。应当看到,“一带一路”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倡议,自主包容。它由中国发起,但参与者是面向全球。反观历史,我们倒是会发现有许多以政治经济为目的的联盟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汤因比在《欧洲的矮化》中,对此现象提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思考:“‘联盟是一个正确的名称吗?‘划分难道不是一个更确切的称呼?”

由此看来,那些所谓的联盟倒反而是作为站队、排外的形象出现。“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公开透明,谋求互利共赢”,以及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在呼吁国际社会能朝着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共利的方向努力奋斗。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一次新世纪的“挑战”,根据具体现实做出合适的回应。以汤因比的“交通观”为理论参考,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第六十八章蒙古人及他们的后继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汤因比.历史研究·第三部文明的成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中国的秦帝国和西汉帝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4-271.

[4]汤因比.文明经受考验:欧洲的矮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