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传承现状的思考

2018-08-20刘珂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镇江古琴传承

刘珂

摘 要: 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以其轻微淡远的特点赢得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喜爱。镇江市的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于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庵琴派裔出诸城派,由王燕卿先生创立,因刘景韶先生传入镇江。自其扎根镇江以来,民间和政府都为促进其传承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但如今传承过程中依然存在知音难觅、宣传不到位、综合性人才难以培养的窘境。

关键词: 古琴 镇江 梅庵琴派 传承

梅庵派古琴是近代汉族古琴流派中较晚成立的一支,因刘景韶先生传入镇江,此后在镇江继续发展,并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近年来专门研究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的论文较少,且大多从风格流派和曲操风貌等角度研究,对其传承状况及今后发展研究不深。本文将从梅庵派与镇江的关系及镇江梅庵派传承现状出发,阐述其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梅庵派与镇江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文人雅士都在此留下足迹,而作为文人雅士必备的古琴,与镇江也有着颇深的渊源。晋代著名的琴家戴颙,晚年隐居在镇江南山钻研古琴,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做出了《游弦》、《广陵》、《止息》三调。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移居镇江隐居梦溪园作《梦溪笔谈》,其中关于古琴的研究有14条。由此可见古琴与镇江有着不解之缘。

梅庵琴派,由王燕卿先生所创,因刘景韶先生而传入镇江。它是近代民国初年崛起的一个新兴琴派,裔出诸城琴派。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校长聘请王燕卿教授先生古琴,“一曲既终,江先生强留焉”[1]。开启了我国高校古琴教育的先河,梅庵(今东南大学校内)就是当时王燕卿先生传授古琴的地方,后来便诞生了中国近代古琴史上一个年轻但日益发展的流派——“梅庵琴派”。王先生当时门生众多,其中就包括后来的琴学大师徐立孙先生。1920年刘景韶先生入南通师范求学,师从徐立孙先生,学得《梅庵棋谱》所刊十四曲,成为梅庵派的第二代传人。1956年全国高等音乐教育学府正式设立古琴专业,刘景韶先生是第一批应聘任教的琴学家,应聘在上海音乐学院”[2]。同戴颙和沈括相似,刘景韶先生晚年退休后来到镇江,与南京艺术学院程午加教授一起发起筹备,1986年成立了镇江“梦溪琴社”。自此梅庵琴派在镇江开始生根发芽并且不断发展。

刘景韶先生去世后,其子刘善教继任梦溪琴社社长。2008年镇江市的古琴艺术(梅庵琴派)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镇江梦溪琴社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及保护单位[3]。经过多年的发展,梅庵派古琴在镇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镇江这座文化古城增添了更多美妙的乐声,成为对外宣传中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二、传承现状

笔者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将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传承现状分为传承基地、传承人培养、传承活动、传承保护政策和网络宣传这五个方面呈现。

(一)传承基地。如今梅庵派人才传承基地有梦溪琴社(永安路30号刘景韶旧居)和镇江市少年宫。在古琴艺术传承基地上有梅庵派古琴艺术馆(镇江演军巷15号五柳堂)和镇江市南山清音馆。近几年来政府对于梅庵琴派比较重视,修缮了刘景韶先生故居,于2013年建立了梅庵派古琴艺术馆,2017年成立了梅庵琴派艺术梦溪琴社南山保护基地。此外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中也有一处专门介绍梅庵派古琴艺术。这些传承基地的建立对于镇江市梅庵琴派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二)传承人培养。经过近三十年的传承和发展,鎮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共有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和三位市级传承人。其中刘善教先生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璟、李洁、刘云扬三位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梦溪琴社已经开展了数十期古琴艺术培训班,多名学员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梦溪琴社每年三月初和九月初开办两个新的课程,一学期15次课。从基础指法开始进阶学习,小班教学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包括减字谱识谱、基本指法、琴曲练习、琴曲鉴赏等。初级课程可学会《仙翁操》、《长相思》、《湘江怨》、《秋风词》、《阳关三叠》、《良宵引》等著名古琴传统曲目。中高级可得到梅庵派代表曲目《长门怨》《平沙落雁》《捣衣》《搔首问天》等的真传,以及其他古琴流派的传世名曲《梅花三弄》《流水》《潇湘水云》等的传授。关于少儿学习,镇江市少年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青少年传承基地是2012年获批的江苏省教委基础教育处省级公益基金资助项目。但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知音难觅,想要学习古琴的学生太少,能够斫琴制琴的综合性人才缺乏等问题。

(三)传承活动。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是传承中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江苏大学发放了一百份有效问卷,其中有58%的人表示希望通过表演演出的方式了解梅庵派古琴,有76%的人认为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能够促进梅庵派古琴的传承和保护。近年来,为了梅庵派的传承和发展参加和举办了许多传承活动。成功举办了“冷冷梦溪,七弦风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人表演——古琴艺术名家(镇江)音乐会”、“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江苏系列活动“天籁之声——古琴名家音乐会”、“舜歌江南——百年梅庵古琴音乐会”、“名家名曲传承音乐会”等一系列古琴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此外还有梅庵派古琴传承保护研讨会、高雅艺术进校园——梅庵琴荟等交流活动。

2017年是梅庵派诞生百年,在此百年之际,梦溪琴社参加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刘景韶先生传人音乐会于盐城启幕,“舜歌江南——百年梅庵古琴音乐会”在无锡召开,在暑假梦溪琴社由江南远赴塞外,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游学传承之旅。11月底刘善教先生带领梦溪琴社成员赴香港举办“梅庵百年庆典——香港展演活动”。12月日本仓敷市议会议长带领议会代表团,参观了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馆。除去这些大型活动外,梦溪琴社还会在梅庵派古琴艺术馆定期举办雅集,为公益活动不收取费用。这些国际国内交流的活动传播了中国古琴文化,促进了梅庵派古琴的传承和发展。

(四)传承保护政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和当地政府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于2017年颁布,《条例》填补了国内关于代表性传承人法律法规的空白,强调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的服务保障,明确了生产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退出等内容,并且具有鲜明的镇江地域特色。2018年,“兼容并蓄,淬砺致臻”镇江非遗文化产业峰会召开,授牌镇江协信星光时代广场为“镇江非遗文化产业商业融合创新师范基地”,这一措施是促进镇江市文化产业发展一次新的尝试[4]。但这些政策中没有直接出台与梅庵派古琴艺术相关的专门条例,但希望在已经出台的政策的帮助和扶持下,传承人及政府都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梅庵派古琴艺术的发展。政策和法律能在今后发展中不断完善。

(五)网络宣传。笔者搜集了一些网页、公众号、视频网站、音乐网站和一些论坛中关于梅庵派古琴的信息。梅庵派古琴传承在网络宣传方面比较薄弱。微信公众号有梅庵派古琴艺术梦溪琴社,这个公众号较详尽地介绍了镇江的梅庵派古琴艺术的概况,发布了一些雅集通知和一些动态。镇江非遗网有关于镇江市非遗传播的新闻推送及相关咨询的更新。在网易云音乐软件上可以找到刘善教先生《长门怨》、刘景韶《长门怨》、《捣衣》、《平沙落雁》、《秋风词》、《樵歌》、《归去来兮辞》《搔首问天》等作品。在优酷视频上搜索刘善教有古琴演奏视频。豆瓣“古琴-轻微淡远”小组中有介绍梅庵派和镇江梅庵派学琴的帖子。但如今网络宣传作用收效甚微,作品點击量网页浏览数都较少,信息更新不同步,只能看到一些几年前的陈旧信息资讯,没有发挥网络宣传的作用,收效甚微。

三、问题及对策

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近几年在各界努力之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传承的措施,如今梅庵琴派传承状况较好,发展较快,在国内国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其传承中仍然出现了知音难觅、宣传不到位、综合性人才难以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提出几点拙见。

首先是知音难觅这个问题。高山流水为知音,琴为知音而奏,和其他中国传统乐器不一样,它的文化内涵是大于音乐内涵的,古代琴是不为大庭广众之下演奏的,筝萧悦耳,琴为怡情。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琴最大的作用在于修身养性,是文人雅士情感的表达。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有太多喧嚣浮华,古琴这种轻微淡远的音乐似乎被喧嚣淹没了。笔者在江苏大学投放的100份问卷调查中,最后只有3%的同学表示自己经常听古琴,有75%的同学表示自己不知道古琴和古筝的区别,有94%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梅庵古琴,可以看到梅庵派古琴的传播传承之路依然艰难。如今全球只有一千多人会弹奏古琴,真正喜爱和愿意学习古琴的极少。梦溪琴社每年的招生只能说是望天收,有人愿意来学,老师们便倾心教授,但一些真正有天赋的学生后来仍因为现实问题放弃了古琴。

其次是综合性人才培养。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演奏只是其中之一,斫琴、修缮古琴也是一门手艺,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笔者了解,如今梦溪琴社内能够斫琴、修缮古琴的人才极少。乐器届有句老话叫做“千日琵琶,百日萧,二胡拉断腰。一年筝,二年瑟,笙笛吹响数十日。琴最难,三年能弹,七年看,要弹好学到老”。要学好古琴并不容易,要掌握古琴的制作修缮技艺更是难上加难。“刘景韶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时,不仅向青年琴生传授古琴艺术,还向同学们讲授历史、考古、书法、绘画等多学科和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一批能够触类旁通具有古琴研究、演奏、教学的高水平人才”[5]。如今,梦溪琴社为招生和培养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仍旧集中在古琴演奏上。斫琴修缮古琴需要对古琴有着丰富的了解和多年演奏经验,但如今一些学生可能不能坚持下来,仅仅当作一个爱好而不是专业。

最后是宣传不到位。造成这个问题有许多原因:政府不够重视、大众对于古琴的忽视、网络媒体建设不到位等。笔者调查了江苏大学的学生,发现有94%的人不知道梅庵派古琴艺术,虽然如今在古琴传承和发展上政府和民间都做了很多努力,但即使是在镇江,在曾经开展过活动的江苏大学也依然知之者甚少。包括前文提到的开展活动推送不及时,视频网站音乐网站作品较少且作品较陈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并且笔者走访梅庵派艺术馆时,发现来访登记单上,一个月内参观人数极少。这些都是宣传不到位的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扩大宣传力度,政府和民间都要重视这个问题。新闻广播、纪录片、公交车宣传片投放都是很好的宣传途径。此外要加强新媒体的利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同时还可以与高校团委和中小学联合,举办一些进校园的活动。据调查显示有68.1%的人表示如果有免费的古琴音乐活动自己愿意参加,65.1%的人表示自己更愿意通过现场表演演出了解梅庵派古琴。但要注意,宣传中应当传播古琴的文化内涵,将轻微淡远的古琴乐和文化一起流传。2.学习鉴别的古琴流派传承的经验,如南京金陵派、扬州广陵派、常熟虞山派的经验,增强各个古琴流派的交流。整理出版梅庵派古琴的资料,进行新的古琴光盘和专辑的录制。也可以将琴社设为茶室和琴社一体,既可以通过茶室获取一些受益,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艺术。3.在人才培养上,要关注传承人工作,政府要注意解决古琴传承中出现的人员资金问题,鼓励帮助传承人多练习多交流。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梅庵琴派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卓,邵森.梅庵琴谱(卷下·跋)[M].南通:梅庵琴社,1931:1.

[2]刘善教.梅庵派古琴家刘景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01):55-56.

[3]周明磊.从非遗保护论梅庵派古琴艺术传承[J].艺术百家,2012,28(S2):378-379.

[4]标题:重在创新与传承 2018镇江非遗文化产业峰会举行[EB/OL].中国江苏网https://jnews.xhby.net/waparticles/1288/ckLS6Ph1NOJgfB7w/1.

[5]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镇江梦溪琴社.国风雅乐-镇江市梅庵派古琴艺术馆暨刘景韶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内部资料,2012.

猜你喜欢

镇江古琴传承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