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隐性校本课程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8-08-20孔维琪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孔维琪

摘 要: 校本课程分为显性的校本课程与隐性的校本课程。以“课程扩张”为核心的隐性校本课程表现为三种形式:拓展课堂内容、适应因材施教和发挥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这些理念,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能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值得当代语文教师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隐性校本课程 语文课堂 课程扩张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并规定了三级课程框架,它们分别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不同地域的中小学都对自己的课程安排做了一系列调整与创新。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取得成就最大的。校本课程是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广义的校本课程分为两种:一是显性的校本课程,另一种则是隐性的校本课程。教师常常将目光集中在显性的校本课程,即由学校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往往忽略看似不起眼的隐性校本课程,对学生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著作《班级生活》中正式定义了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2]。由此可以将隐性校本课程试着概括为:一种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中处处体现“课程扩张”的倾向。它的实质是以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对国家课程做出的一种增减、修正。培养对课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隐性的知识,是一线教师实践校本课程的最好方式。

一般来说,“课程扩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拓宽课程范围,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国家课程中未编、但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特长的内容,例如地域特色、时事动态等;二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给予不同水平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三是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以教师本身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研究能力、教学风格等,对国家课程提出新的看法,使其更适合实际教学情景与教学对象[3]。本文将从“课程扩张”三方面入手,探索分析隐性校本课程带给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一、拓宽课程内容

拓宽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是对教师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的锻炼。拓宽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一是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生活环境。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选文《逍遥游》中,“逍遥游”的含义是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的活动,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是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是一种人生的理想状态。教师可以引入儒家的人生哲学与道家相比较,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庄子的观点,既能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休息与解放,又要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是加入与课文有关联但未编进教材的、对文本理解有辅助作用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选取了《史记》中的一个片段——《鸿门宴》,这个宴会充分展示了刘邦与项羽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日渐激化、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对人物的描写。通过多种手法描写项羽既豪爽直率又刚愎自用的性格,并将其与刘邦能屈能伸随机应变的性格做对比,为日后刘邦以弱胜强,项羽垓下之围作铺垫。刘邦是政治意义上的英雄,他创立了大汉王朝;项羽是美学意义上的英雄,他的少年意气的开端与穷途末路的结局对比鲜明,宛如古希腊的悲剧主人公一样,美而悲壮。教师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以《史记》为素材,加入发生在鸿门宴之前的“巨鹿之战”(项羽暴兴、西楚霸王以少胜多之战役),鸿门宴之后的“垓下之围”为教学内容(项羽兵败如山倒,霸王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使得项羽的性格更饱满立体。或以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对比二人在成王败寇不同境遇时的不同心情。此外还可以引入李清照《夏日绝句》、杜牧《题乌江亭》,通过后世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评价,感悟历史与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

二、适应因材施教

适应学生的具体需要因材施教,则是早在先秦时期孔夫子提倡的。然而在当今考试制度和学业任务之下,针对不同水平、爱好的学生施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进度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难题。管理机制从大班教学逐渐转换为小班教学,是刻不容缓的。更有一些中学采取和大学一样的“跑班制”,即每个学生都有选课的权力,可以将培养方案和个人爱好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和教师,有固定的行政班级,却没有固定的教室,具有极强的学生主体性。这种模式是中学班级管理制度的大胆创新,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实施后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好评。但是,这种模式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首先,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多,中学“跑班制”很容易出现秩序混乱、难以管理的情况,无论是平时上课、作业,还是阶段性的考试测评,都给任课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其次,“跑班制”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理想化期待之上的,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容易让部分不思进取的学生钻空子。再次,设立“跑班制”的目的是与大学班级管理制度接轨,实现自由化管理。然而目前大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亦存在一些问题,选课阶段麻煩重重,换汤不换药。

因材施教的理念可以在融合大班级大课堂的情境下进行。比如说,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加入学生上讲台展示的环节,展示内容可以是最近阅读的书籍,关注的社会时事,或对之前教师讲解内容的不同看法,然后由教师点评,并鼓励台下学生与之互动。或者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辩论赛、读诗会、文化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既保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给予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具备实施条件,不会给教师带来太大的工作负担。

三、发挥创新意识

拓展思维能力,发挥创新意识,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根据自身的学术水平、知识积累、教学风格和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更加适合的教学情境。不仅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量,还需要灵活的逻辑思维。过去人们总说,语文教师只要教过一轮学生之后就会十分轻松,因为下一轮学生可以照旧使用原来备的课,不像数理化之类的科目不断有新题目需要计算。事实上,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担负着德育、智育、美育三项重任,要设计好一节语文课堂并不容易。这个时候,语文教师的个人风格魅力、语言艺术和思维逻辑显得十分重要。

就教学现状与课时分布来看,最可操作的方法是進行“群文阅读”,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材的选编顺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将有共同点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从“读懂”一篇文章到“读通”一类文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一文时,可以对比学生八年级曾经学过的《湖心亭看雪》,因为两篇文章中体现出的泛舟水上的意境有着奇妙的共通。《赤壁赋》中的“驾一叶之扁舟”与《湖心亭看雪》中的“与余舟一芥”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叶”与“一芥”值得学生对比阅读、仔细推敲。或者在学习《赤壁赋》时对比《兰亭集序》,《赤壁赋》中叹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兰亭集序》中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这其中的怀古之思、怅然之情,对时间流逝与历史长河的感叹,皆不谋而合。如果将它们设置为一个专题,由学生自主交流讨论,那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苏轼、张岱和王羲之的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思考为什么古人在观景抒情、托古言志时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发掘这种人生态度之中的深层内涵。因为青少年学习古代文学的意义,不仅是文言字词的掌握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而是寻找古人与今人的共鸣,让古人的思想哲学给予我们新的思考,给予当下现实生活启示。

隐性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它对教师的课程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基本都是目标与内容的知识,很少有机会获得方法与过程的知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师范生对教学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教学阅历更像一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打好学术和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体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收获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缺乏实际经验很容易对学生学情、教学环境的预判等产生理解的误差,比如教学设计很容易过于理想化,或者考虑不周全。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可预估的阻力,外界因素对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是无法忽略的,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隐性校本课程实施中涉及全面而丰富的教师知识:一是目标与内容的知识,二是方法与过程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学科领域的学术知识训练;二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环境和材料等;三是影响教师作为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例如学校教育、人类学习、社会组织等;四是实际教学中自身的感悟与领会,即教学的“缄默知识”[4]。这些知识既应该在入职之前的师范教育中储备,又应该于踏上讲台的任职阶段不断充实。

隐性校本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既要不断积累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与教育素养,又要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讨、教学实践,向课程专家学习实践经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清晰.试论基础教育中的校本隐性课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3).

[3]袁迎春.论以教师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4]孟宪乐.教师课程参与:理念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4).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