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有效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18-08-15李天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策略

李天强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把课程融入任务当中,用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应做什么,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使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文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就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有效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做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策略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对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这样问题的出现就意味着课堂整体的方向会因为教师对任务的设置而偏离学习目标,因此,任务的设置是极其关键的。

2.教师在设置任务之后,在解决任务的重难点上有所偏差。一些教师重复地讲解学生已经理解的问题,对学生的益处不大,而重难点没有得到解决就没有真正完成学习的任务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着重讲解学生反馈的问题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出现教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设置的任务逻辑不够严密,不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假设会失去教学意义,只是为了去拼凑任务驱动教学而去设置任务。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问题的讨论中,一些教师依旧希望学生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对于学生提出的超出教师预计的答案不重视,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在合作學习过程中,讨论和交流往往流于形式,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得到实际的交流和讨论,讨论没有商讨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作为任务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6.对于学生讨论出的结果,教师没有给予详细的评论和点评,没有根据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纠正和补充,还是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路径进行辅导。

7.学生自学能力的不足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推动缓慢的重要原因。学生缺乏思考,不愿意、不习惯动脑,而是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方式,等现成的答案,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有效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策略

1.根据学习任务布置原则和依据进行信息课程设计

在对信息课程的相关学习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布置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保证章节知识点以及学习任务连贯性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在设计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学习渐进性原则,利用探究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就是贴近学生,适应学生。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布置时,不仅要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特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布置,在小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掌握应用技能。此外,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以及好七星,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还应该体现趣味性。必须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设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课程知识点,促使其与学习任务密切融合。

2.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

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进行任务设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上文也做了详细叙述。所以,在进行任务制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相关的教学目标来开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任务制订时,还需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增添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任务情景。那么如何设置任务情景呢?以PPT制作为例,在进行PPT制作讲解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介绍家乡的PPT制作,并且引导学生在家乡风景、风土人情以及美食等方面进行资源搜集,制作相关的PPT。通过任务情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3.科学分解任务操作步骤,构建学生信息认知

首先,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还需要为学生安排任务目标,当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时,就会构想执行方案来解决,构想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按照任务情况结合实际做好步骤安排,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进步。其次,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将任务进行分解,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操作实践体验。最后,完成相关任务,还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在进行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机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既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够相互补充意见,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及时调整,发现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大多遵循任务导入—合作探究—巡回辅导—小组比赛—强化训练这样的模式,但是这些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观察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最大限度保持学生参与任务探究的热情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乐学、爱学、好学的良性循环,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打字练习乐趣多”任务驱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平时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我留下的小任务,因此有点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的本意是等所有小组学生都完成探究之后再进行组间比赛,但是考虑到这几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我便将他们单独组成了小组,要求他们进行比赛。这又重新燃起了学生的斗志,他们再次积极投入打字练习之中。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达成了教育目标,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值得广泛推广。当然,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还是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任务设计出发点和归宿,有的放矢地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08):51-54.

[2]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05):64.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法运用策略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有关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