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降压宝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

2018-08-15高丽君崔伟锋王守富程广书邓松涛范军铭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高丽君 崔伟锋 王守富 程广书 邓松涛 范军铭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高血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头痛、头晕、目眩等,归于“眩晕”、“头痛”的范畴。临床上普遍采用西药降压,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1~4〕并未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长期服用降压宝系列中药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探讨降压宝系列中药降低高血压心脑血管风险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全国高血压治疗中心专用病案数据库中的高血压患者,至少服用过 1 次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生产的院内制剂中成药降压宝系列。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按年份分层进行,纸质病案根据登记本序号抽样,电子病案根据电子病例序号抽样,根据每年的病例数确定抽样比例,第一轮抽样按照实际需要的病例1∶2抽样,如不能满足需要,则进行第二轮抽样。抽出的病例按照登记的顺序进行电话调查,当满足5 000例需要后,剩余抽出的病例可不再进行调查。每年 500 份,10 年共 5 000份。然后利用系统抽样法,第一轮抽样将在5 000例中随机抽样1 200例,当满足现场调查1 000例需要后,剩余抽出的病例不再进行现场调查。当不满足现场调查1 000例需要时进行第二轮随机抽样。抽样时采用SAS9.0软件编程进行,每次抽样后均需保存抽样程序和抽样结果,并提供课题随机抽样方案。

调查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标准:①初诊时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初诊时分级属于高血压1、2、3级;③初诊后至少服用过1次降压宝系列中药(豫药制字Z04010223,豫药制字Z05010571);④初诊时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⑤初诊时高血压病程5年以上;⑥本人或家属愿意接受电话调查或现场调查。高血压诊断标准依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标准:①初诊时已发生过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②初诊时或以后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③初诊时伴有恶性肿瘤、严重肾衰竭、肝硬化、重度心衰;④初诊时属于妊娠期;⑤初诊时伴有重度抑郁以及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问卷调查 调查患者自首诊以来的个人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情况、靶器官损害情况、并发疾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心脑血管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等。

1.2.2观察指标 观察入组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cf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斑块的变化。(1)颈动脉斑块使用PHILIPSiE33检测,测量斑块表面的纤维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内膜厚度≥1.3 mm判定为斑块形成。(2)cfPWV检查使用欧姆龙科林-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Ⅱ(VP.1000)。测试受试者的心率、心-颈脉搏波传导(PWV)、心-股PWV及左右两侧的踝-肱PWV(baPWV)的测量结果。根据公式计算出受试者左侧的cfPWV。(3)ABI≥1.0为正常,≤0.9为异常〔5〕。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累积随访时间按照人月进行分析。靶器官损害采用精确法计算人年。描述分析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cfPWV、ABI情况。根据暴露水平(中医药累计治疗时间)分组,以服用中药累计时间42个月为节点分为强暴露组和弱暴露组。以暴露程度(弱暴露=0,强暴露=1)为因变量;同时,以基线调查距离发病经历的时间因变量,以问卷中cfPWV、ABI、颈动脉斑块为自变量,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 果

根据本研究设计,从回顾的5 000例病例中随机抽取1 000例进行现场调查,由于愿意现场调查的病人数不足,实际现场调查病人为部分回顾性调查病人和门诊愿意接受调查的病人,实际获得电话调查例数985例,依据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剔除初诊有主要终点8例,进入统计数据964例。见表1。

表1 调查病例剔除情况(n)

以服用中药累计时间42个月为节点分为强暴露和弱暴露组,对服药多少对cfPWV、ABI、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分析,考虑观察时间采用Cox方法分析。弱暴露组易发生颈动脉斑块HR=1.24,95%CI1.06~1.4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弱暴露组cfPWV、ABI事件HR分别为1.69、0.83,95%CI分别为0.90~2.84、0.32~2.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83。

3 讨 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6〕,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发展的前提,而高血压又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血管硬化,包括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管壁改变是多数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7〕。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直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发现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公认的、无创的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检查。IMT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8〕。ABI是下肢踝动脉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被认为是测量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之一〔9〕。cfPWV被认为是主动脉僵硬度的“金标准”,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明确的相关性〔10〕。临床常采用cfPWV评估患者主动脉硬化情况,并评估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有研究表明baPWV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良好,可作为一项独立预测因子。ABI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较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服用降压宝系列中药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较服药周期短者低。说明降压宝系列中药能够减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两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匹配样本量过小。两组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降压宝系列中药在改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作用不显著。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动脉功能,减少靶器官损害〔12~15〕,但是相关研究不足,致使中医药降压在临床上应用受限。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