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青派

2018-08-14王国华

特别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来者郭德纲潜意识

王国华

孔子是个老实人,说话直来直去,几乎没什么遮掩,比如这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年轻人很可怕的,别惹他们。四五十岁的人还默默无闻,那就没什么可怕了,随便欺负他们吧。

郭德纲把这句话浓缩为一句更直接的大俗话:“欺负老不欺负小”。传播这句话的时候,郭德纲还年轻,他的对手基本都老了。此语有很强的针对性,你欺负我,后果很严重,我欺负你,活该。丛林社会的规则和思维方式一以贯之地延续到今天。正因此语还是具有威慑力的,所以从古至今历来不缺少“粉青派”。他们唯青年马首是瞻,虽然有时插着青年领袖的大旗,但也是以巴结、连接为目的。而一帮无见识、无话语权的年轻人猛然见一有权有势的人愿意跟自己站在一起,多么开心啊。自然一拍即合。

“粉青派”目的在哪里?一个是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年轻人是白纸一张,随便画,谁先画上算谁的。自己的衣钵有传承人了。这样做的,还算得上理想主义者。但更多的,是潜意识里为自己找后路。孔子说的“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今”指的是什么?是能力?是品质?其实在大多实践者那里,是资源。年轻人只要敢折腾,走在自己那一代人前头,就掌握了资源。他们不用跟前辈比,只需胜同龄人一筹即可。人类就是这样一辈儿一辈儿推上来的。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即使是垃圾,也得涌上来啊。涌上来就掌握了社会资源,就有了力量。那时老一代人还没死绝,但你已不在潮头了,总得有个靠头吧。靠谁?靠当年的年轻人,今天的资源掌握者。

其实青年的成长规律与前人无异。到了一定岁数,也是泯然众人矣。有的甚至在嫩芽时期便已露怯。鲁迅看得明白:“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诱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地敬畏了……”

然而鲁迅之言只能代表一种强悍者的态度,大多数中老年人还是有一种青年迷思。只要青年做的,都對,都支持。虽然明知其也分三六九等,但不管是谁,他都不说“不”,只在其中和稀泥。这的确不失为一种广种薄收的方法,有些人确实因此得利了。

孔子的后一句话:“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从今天的角度打量,仍有可商讨之处,但强调“不足畏”,潜意识里是鼓励追求真理,而不“唯书”“唯上”。那是孔子的真实感受,而且最有意义。人是有郁结的,他一定要找个出口,把当初因巴结而付出的尊严与人格,通过“欺负”排解出去才能平衡。因为人的寿命增长,孔子所说的四十、五十可以换算成今天的六十、七十。

(摘自《黄山日报》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来者郭德纲潜意识
怕“羊”
后有来者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高中语文教材选取古代作品目的再认识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来者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