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阅读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8-08-14晁向春

文理导航 2018年7期
关键词:提升核心素养语文

晁向春

【摘 要】本文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实施性的改进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所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从新课标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暴露出了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大阅读背景下,对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实施性的改进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语文阅读之间的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涵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具有的必备品质和人格魅力。语文阅读所要培养学生的就是语言能力。它和其他的科目有所不同,其他科目更加注重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地看懂文章内容,并抓住其重点。在生活中也可以清楚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能力素养并不是天生的,和语文阅读的数量有着很大的联系。最后,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中考阅读和写作题目所占的分值较大,如果学生有很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在阅读中会有独到的见解,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必定也会有自身的特色,这也是一个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因此,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语文阅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语文课堂的效率。

2.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学校资源不足

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是高于百分之六十的,当然,这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然而,因为农村初中学校本身教学资源的缺乏,以及经济能力的限制,导致初中学校即使存在喜歡阅读的学生,也会因为学校的资源不足而将其热情消磨下去。另外部分学校有一定的藏书,但由于农村教师的思想老套,不能跟进新课标的改革,所以使学生接触课外书籍的机会较少,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量受到了影响,失去了想要读书的兴趣。

2.2家庭教育影响

初中生的成长还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影响,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阅读习惯都和家长的思想教育有关系。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需要长期在外奔波挣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阅读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家长没有受到先进的知识教育,思想未跟进教育的改革,所以没有终身读书的意识,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可能还会觉得阅读耽误学习而限制他们。这也是农村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未得到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

2.3性别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从性别方面来看,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大阅读背景下,女生对课外阅读的爱好程度普遍要比男生要深。而且男女生之间所爱好的图书类型也有所不同。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错位选择课外读物。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安排阅读书籍,这样的阅读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2.4教师能力的限制

农村教师的思想原本就较为封建传统,他们的语文教学方式完全是为了中考而存在的。因此,教师的阅读量少,给学生传递的课外知识不多,就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另外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程编制任务较大,教师数量不够,经常一个教师担任两个甚至三个班的语文课。有的语文教师同时兼任班主任,这就耽误了教师深入研究专业的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也受到了影响。

3.大阅读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阅读问题的改进策略

3.1解决学校资源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校应该在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给学生购进足够的图书,或者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捐献课外书。在班级角落设置图书角,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便利的条件。或者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力量,让每一位同学提供一本名著作品,增加图书角的图书数量,学校的资源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大型的读书交流会和语文交流活动,以摒弃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尽可能地保证教师资源的可用度,给教师更多的时间研究专业知识,以便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改善当前的阅读现状。

3.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受到了城市化发展的部分影响,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也朝着某个特征发生了改变。部分学生处于留守状态,缺乏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没有父母给其阅读量和阅读范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控制,此时就应该发挥教师的作用了。语文老师应该主动和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感悟,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应主动在空闲时间增强自己的课外知识,以便于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时有共同语言,并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另外应该在交流中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意思,防止学生对书籍的主导思想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选择一些不该看的书,对学习产生影响。初中生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鼓励,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最后,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思想,认识到阅读对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3.3构建生动的阅读情境

阅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实现农村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积极构建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小组辩论、网络搜集、趣味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构建阅读情境。如《游山西村》一诗,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课堂上口述诗中画面,分享感受等。其次可以根据男女生之间兴趣爱好的不同给他们推介不同的书籍,这样的阅读效果应该会更好。或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讨论问题让学生总结一些所学过的描写风光的文章或者诗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收集相关信息,从而实现阅读情境的合理构建,改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现状。

3.4积极推动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

大阅读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应该提倡农村中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自主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最近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后让学生将优美词句摘抄下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后记录阅读感想,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平台的投稿比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根据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大阅读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想要在大阅读背景下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必定要改变他们的阅读方法。一个好的阅读方法就是走向语文通道的大门。由于农村中学的条件限制,学生的能力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外界阅读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农村初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有目的性地阅读,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作品,这样可以让不同档次的学生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防止他们漫无目的地看书。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根据主题以及环境推算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灵活变通,并从难到易地进行系统指导,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彻底改善阅读现状。

4.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后,农村教育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这在大阅读背景下农村初中生阅读问题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飞,毛可刚.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核心素养及其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0):15-19

[2]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31-33

[3]罗晓晖.语文的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32-35

猜你喜欢

提升核心素养语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