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猪场何去何从

2018-08-13陈海燕谭柳青

养猪 2018年4期
关键词:潜江市养猪业猪价

陈海燕,谭柳青

(潜江市畜牧兽医局,湖北 潜江 433100)

2018年春节之后,猪价迅速下跌给养猪圈里的朋友们带来的阴霾,将春节的喜悦冲得一干二净。潜江市活猪出厂价由2017年12月的7.55元/斤,一路下跌到2018年1月的6.8元/斤,直至2018年3月的5.5元/斤,一举冲破本地猪企的成本线6.5元/斤,跌得本地猪企措手不及。在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的同时,饲料大宗原料之一的豆粕却逆市上扬,每吨上涨近600元,由2017年12月的3 020元/吨涨至2018年3月的3 600元/吨,更让这些养猪人直呼看不懂。

在正式展开之前,现将我文中所称的中小规模场做个解释。随着正大、牧原、雏鹰、正邦等集团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生产综合体出现,我觉得年出栏0.5万~2万头的只能称之为中型养猪场,年出栏0.05万~0.5万头为小型养猪场。中小规模猪场是潜江市生猪生产的主力军,在很多其他地区也是。

1 中国生猪产能快速增加

猪价为什么大幅度下跌?解释有很多,有天气导致集中出栏说,有春节后需求下降说,有产能增加说,有进口猪肉冲击说,还有屠宰企业压价说。如果说猪价的过分上涨政府可能进行调控,以避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好看;那么猪价下跌政府是乐见其成的,猪价的下跌也可以排除价格管制的原因。在生猪产业这个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我认为,猪价的下跌只有一个原因,供大于求。

1.1 湖北省内生猪产能不降反升

2017年是湖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最大的一年,生猪产能按理说是减少的,其实不然。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拆迁关停猪场,减少存栏145万头,加上未上报的,预计一共减少200万头,年出栏量减少400万头,但牧原、正大、中粮等企业不断扩产,预计年出栏量要增加700万~800万头(《农村新报》,2018-03-20)。生猪产能不降反升,其实这从豆粕的逆势上涨就能看出端倪。

1.2 全国生猪产能增加惊人

大型生猪养殖企看到了环保压力带来的商机,加速产能扩张,填补因环保政策而关停的中小养猪场所带来的产能损失,以求在规模效应上抢得先机。2017年1—5月,企业一共投了大约650亿进了猪市,大致有3 532万头猪将杀进猪市。整体算起来,上半年,仅是大猪企的力量,就相当于我国一下子多了4 500多个万头猪场(www.sohu.com/a/156891105_726280)。

2 中小规模猪场面临的危机

2.1 中小规模猪场在成本和收益两端面临困境

养猪业的大型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上下游融合来减少成本和增加收益。这些大型集团可以采购到第一手的设施设备、饲料原料和兽药疫苗,中小规模场充其量只能拿到二手或三手的,这一块的成本至少要增加20%;这些大型集团拥有自己的屠宰加工企业,能做到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中小规模场只能听凭市场的摆布。中小规模场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这些大型集团通过复制产业模式,全国布点,对中小规模猪场形成直接挤压。全国布点带来规模效益直接碾压中小规模猪场所谓的管理成本优势。

这些大型集团还通过上市融资、跨界融合来加快扩张、对冲风险。这些大型集团通过上市融资掌控着巨量的零成本的产业资本,中小规模猪场费尽心思只能获得10%利息的贷款,行情不好时更是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些大型集团还通过期货等金融工具来减少市场周期带来的冲击,还通过进入其他高回报行业补贴养猪业,这都是中小规模猪场望尘莫及的。

2.2 生猪产业集团化、航母化趋势不断加强

中小规模猪场除了上述的劣势外,更大的风险还在于游离于大的发展趋势之外了。我个人认为,中国养猪业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的集团化的发展,已经到了洗牌的新关口。近几年养猪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集中度加大,而且呈加速度发展。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5家大型猪企的规划产能为2.42亿头,占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的三分之一多(2017年生猪出栏6.88亿头,国家统计局)。

乐观预计,10年内,中国养猪业将进一步集中化,80%的产能将集中到10家左右的大型集团手中。中小规模猪场如果仍用传统眼光来预测产业发展,必然有一些会成为转型中的牺牲品。

表1 国内部分大型养猪集团生猪出栏量及发展规划

3 中小规模猪场往哪里去?

养猪人都知道养好仔猪要过好“三关”,中小规模猪场则要过好下面三关。

3.1 过好环保关

有人说畜牧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绝对主体,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但畜禽养殖污染摆在明处,备受社会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做好环保功课,避免因环保问题而猝死是中小规模猪场的当务之急。“十三五”期间国家力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中小规模猪场要抓住机会,确保不因环保问题被淘汰。

3.2 过好成本关

中小规模猪场要在种、料、管、防、环境5个方面下大功夫,要把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出栏肥猪头数(MSY)做上去。只有把猪养好了,生产成绩提高了,在猪价低谷期可以少亏损甚至不亏损;而在高峰期则可以比别人获利更多,争取比同类的猪场活得久一点,好一点,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3 过好抱团关

这里的抱团不是说成立什么合作社。合作社不是不好,如果大家都遵守合作社章程,在信息、技术方面建立渠道,提升使用效率,物资方面实现团购、团销,抱团应对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售价,确实是很好的手段。但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契约精神普遍缺乏的背景下,合作社大多善始难善终,难以获得长久的发展。

那怎么抱团呢?加入这些大集团,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小规模猪场要通过对接集团公司基地“接口”,从“后备培育-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育-销售”的长链条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生产,变“养殖户”身份为“猪业产业工人”。从潜江市部分猪场加入温氏集团的收益来看,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平均获利在150~200元/头之间。不敢说中小规模猪场加入大猪企是唯一的选择,至少是当下最佳的选择。

4 主管部门怎么做?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要完全跟上市场的节奏不太可能,但把握住主要的趋势,因势利导,是我们可以做的。

4.1 加强规划引导

这些中小规模猪场大多数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从选址、规划、设计上都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布局、设施上基本是合理的。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享受过国家项目的扶持。如果任其淘汰出局,也是资源极大的浪费。在有大集团布点的区域,主管部门如果通过规划引导,引导大集团将这些中小规模猪场纳入他们的整体布局,通过资产入股或直接买断,再适当加以改造升级,既能加快项目建设,又能避免资源浪费,也算是绿色发展路径之一。

4.2 加强项目管理

在这种转型的关口,我们如果仍然沿用之前的项目管理办法,将因部分项目业主不能持续经营,而造成国家项目资金打水漂。我们在项目计划之初应该对入围的项目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评估,对存在潜在运营风险的规模猪场慎重考虑安排奖补项目。同时也可以通过项目鼓励引导中小规模猪场加入大猪企,融入大发展趋势中来。

2018年及接下来的几年,将是养猪业大洗牌、大博弈的几年。而趋势,也将以大浪淘沙之势,逐渐向前推进。作为一个养猪人,你将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呢,还是傲立潮头的弄潮儿呢?

猜你喜欢

潜江市养猪业猪价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光明使者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 养殖不宜盲目跟风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潜江小龙虾发展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