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2018-08-13丁亚南宋泽和范志勇

养猪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况产仔母猪

李 浩,丁亚南,宋泽和,贺 喜,范志勇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长沙 410128)

体况影响到母猪繁殖性能[1-5],背膘厚度是反映母猪体况的客观指标[6]。母猪的生育力有随背膘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7],但妊娠期结束时母猪过肥并不利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母猪常出现难产、死胎率增高[8]、产后采食量不足、泌乳能力低下等现象[9]。因此,母猪背膘厚度应保持在一个最佳的范围内,以确保最佳的繁殖性能。Houde等研究报道[10],在整个生殖周期保持背膘厚度比在繁殖或妊娠后期确定这一参数更为重要。在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母猪的生理状况与营养需要并不完全相同,对妊娠不同阶段母猪的体况进行评定,以使其体况朝最佳状态进行调节,有利于达到适当的繁殖效果。本试验即通过测定妊娠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度,研究不同阶段背膘厚度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7—11月在湖南省汨罗市凤凰山原种猪场进行。对正常妊娠的2~9胎新美系长大二元杂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不同妊娠阶段、不同背膘厚度的母猪数目如表1所示,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背膘厚度进行分组。所有母猪在限位栏中饲养,确认发情后采用自同一公猪站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妊娠前期与中期每日采食量控制在2.2~2.6 kg,妊娠后期逐渐加料至约 3.0 kg。在预产期的前7 d左右,母猪按正常免疫程序消毒后转至分娩舍。因此,测定的妊娠后期母猪背膘为妊娠106 d以前的膘情。在分娩舍所有母猪由同一哺乳期饲粮进行攻胎,采食量控制在 3.3~3.5 kg,预产期前约 3 d 日采食量减至 2.2~2.4 kg,于妊娠 112 ~114 d测定分娩母猪背膘厚。

表1 不同繁殖阶段母猪按不同背膘厚度分布的样本数 头

1.1.1 妊娠前期(配种后30 d内) 背膘厚<14 mm的为第1组,母猪50头;背膘厚14~16 mm的为第2组,母猪39头;背膘厚为17~19 mm的为第3组,母猪40头;背膘厚>19 mm的为第4组,母猪25头。

1.1.2 妊娠中期(配种后31~80 d) 背膘厚<15 mm的为第1组,母猪30头;背膘厚15~19 mm的为第2组,母猪62头;背膘厚>19 mm的为第3组,母猪17头。

1.1.3 妊娠后期(配种后 81~106 d) 背膘厚<17 mm的为第1组,母猪84头;背膘厚17~21mm的为第2组,母猪65头;背膘厚>21 mm的为第3组,母猪22头。

1.1.4 分娩(配种后112~114 d) 背膘厚<17 mm的为第1组,母猪47头;背膘厚17~21 mm的为第2组,母猪44头;背膘厚>21 mm的为第3组,母猪26头。

1.2 统计分析

记录试验中所有母猪的产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初生重>0.9 kg的健康仔猪)、不合格仔数(死亡数+畸形数+弱仔数)。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以SPSS 21.0对不同繁殖阶段不同背膘厚母猪的产仔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母猪妊娠前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背膘厚14~16 mm组母猪的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显著低于背膘厚17~19mm组母猪(P<0.05),而背膘厚<14 mm组和背膘厚>19 mm组与背膘厚14~16 mm组和背膘厚17~19 mm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背膘厚17~19 mm 组产仔数最高,但 4种体况的母猪产健仔数与不合格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母猪妊娠前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2.2 母猪妊娠中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当母猪背膘厚在15~19 mm时,产活仔数与健仔数较背膘厚<15 mm的母猪均高1.5头以上,且差异显著(P<0.05);而与背膘厚>19 mm的母猪相比,背膘厚15~19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分别高 0.75、0.86、0.94 头,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母猪妊娠中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2.3 母猪妊娠后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母猪背膘厚在17~21 mm时,产活仔数与健仔数较背膘厚<17 mm的母猪分别高1.14、1.30 头,且差异显著(P<0.05);而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高0.48 头,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表4 母猪妊娠后期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2.4 母猪分娩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5可知,分娩时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组的母猪(P<0.05);产活仔数较背膘厚>21 mm 组分别高 0.79 头和 0.95 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 1.06 头,且差异显著(P<0.05)。

表5 母猪分娩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在妊娠期的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同。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按不同标准对其体况进行评判,进而调节采食量以调控其体况,或更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妊娠前期母猪背膘厚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活仔数,对产健仔数无显著影响。此阶段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随母猪背膘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现象,17~19 mm背膘厚度的母猪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最高。研究表明,妊娠前期是胚胎形成与着床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母猪易受到环境、管理、营养等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胚胎死亡[11]。一般而言,为保证最大的产仔数,妊娠前期母猪采用低水平饲喂,其中过瘦母猪(背膘厚度<14 mm)则采用相对较高的饲喂水平[1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妊娠早期体况正常但偏瘦的母猪(背膘厚14~16 mm)的饲喂水平或有待提高。

妊娠中期母猪背膘厚度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对不合格仔数无显著影响。此阶段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随背膘厚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背膘厚度为15~19 mm的母猪繁殖性能表现最佳,产健仔数较背膘厚度<15 mm与>19 mm的母猪分别高 1.75 头(P<0.05)和 0.94 头(P>0.05)。有研究表明,较妊娠前期而言,妊娠中期采食量加倍对胎儿数量与胎盘重量和胎儿重量及饲料利用率可能无任何影响,采食量稍有增加即可满足仔猪肌纤维发育带来的营养需要,此阶段对母猪体况进行调节有利于母猪后续繁殖阶段生产性能的发挥[13-14]。本研究表明,妊娠中期将母猪体况调节或维持在体况适中水平(背膘厚度15~19 mm)有利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

妊娠后期母猪背膘厚度显著影响产健仔数和产活仔数。体型偏瘦的母猪(背膘厚<17 mm)产健仔数较适中体况母猪(背膘厚17~21 mm)和偏肥母猪(背膘厚>21 mm)分别低 1.30 头(P<0.05)和 0.82 头(P>0.05)。因此,进入妊娠后期时母猪体况偏瘦不利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研究表明,母猪生育能力一定程度上随体况上升而提高,但母猪过肥时会对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8]。从表4可知,与体况适中的母猪(背膘厚17~21 mm)相比,偏肥母猪(背膘厚>21 mm)在产总仔数上略高(P>0.05),但产活仔数与产健仔数则分别低0.17头和0.48头,这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表现一致[8]。

本研究表明,分娩母猪背膘厚影响产仔性能。偏肥母猪(背膘厚>21 mm)产总仔数显著低于偏瘦母猪(背膘厚<17 mm)与体况适中母猪(背膘厚17~21 mm)。分娩背膘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与妊娠后期测定的数据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受到样本数量的影响。但体况适中的母猪(背膘厚17~21 mm)仍具有最高的产健仔数,较偏瘦与偏肥的母猪分别高 0.40 头和 1.06 头。此外,Jin 等研究报道[15],母猪分娩体况显著影响其哺乳期采食量,进而对仔猪断奶窝重和断奶时母猪体况产生影响,母猪分娩体况偏肥(背膘厚>23 mm)不利于产后采食量的恢复,会加剧断奶时母猪体储损失。因此,将母猪分娩体况调节至适中水平(17~21 mm),更利于其繁殖性能的发挥,并可对下一阶段母猪繁殖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对其产仔性能产生不同影响。母猪背膘厚度维持在妊娠前期为17~19 mm、妊娠中期为15~19 mm、妊娠后期及分娩时为17~21 mm,有利于获得最佳繁殖成绩。

猜你喜欢

体况产仔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种猪系统营养解决方案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根据体况改变日粮饲喂量对妊娠期母竹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