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消除猜疑心理

2018-08-11陈宇鑫郑美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假想心扉束缚

陈宇鑫 郑美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63-01

猜疑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缺乏“自我安全感”引起的。猜疑是对某种表面现象,或是从某一假象出发,没有把握地进行判断和推理,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虑,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心理学认为,猜疑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品质,一旦产生,其消极作用很多,并且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错误行为,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后果。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就会出现神经过敏的情况,既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要加强个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的修养,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拓宽胸怀,以此来增加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走出“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让深藏在心底的疑虑来个“曝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排释误会,从而使猜疑心理获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要学会全面的、辩证地看待人和处理事。猜疑者往往把别人想得太坏,把事情看得太糟,问题分析得太复杂,靠主观想象下定论,往往与事实不符。而后,遇到猜疑苗头时,头脑要保持冷静,要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进行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待人处事。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主观臆测,多想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的长处,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样可将猜疑之念扼杀在萌芽之中。

猜你喜欢

假想心扉束缚
桦墅:优美田园沁心扉
Cartoons
拴牢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纸条:打开心扉的钥匙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
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