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课堂互动问题及模式选择策略

2018-08-11杨金风冀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模式选择课堂互动管理学

杨金风 冀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大学校园,同时伴随着太多来自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诱惑”,大学生普遍患上了“课堂沉默症”。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多数时候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作为授课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互动策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课堂互动;互动问题;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01-01

一、导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大学校园,可能学生們觉得上大学相对容易,可能是学生上课时受到了太多来自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诱惑”,他们不再那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大多数学生患上了“课堂沉默症”。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多数时候大学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对待课堂互动消极沉默,对于课堂大多没有互动和回应,课堂自始至终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教师似乎也没什么办法遏制这一普遍现象,只能“看之任之”,只管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适合大学课堂的互动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管理学》课堂互动问题

我们以《管理学》为例,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管理学》的课堂互动存在以下问题:

1.互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1)互动准备不充分。585份有效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样本在《管理学》课堂互动前准备不充分,且有超过25%的同学基本没做课前准备。(2)互动主题设计不新颖。老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只想完成教学目标,缺乏动力设计创新性的课堂互动环节,不太注重找寻与学生特点匹配的现实管理实践话题。

2.互动过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1)互动频率掌握不好。20.5%的学生认为在《管理学》课堂的互动次数几乎没有,46.8%的学生认为每节课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次数为1-2次,15.4%的学生认为互动次数为3-4次,7.2%的学生认为是5次以上,10.1%的学生不了解。互动次数过多使原本可以系统讲授的知识点被打断、使课堂脱离原轨道,完不成授课计划,且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教师在哗众取宠。而互动次数过少的话,会使得学生觉得老师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导致课堂互动氛围低沉。(2)互动深度不够。仅让学生讨论老师不做点评,或点评仅停留在表面上,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实质不理解,互动的深度不够。

3.互动后续阶段。

41.64%的样本不与老师在课后进行任何交流,49.9%的样本表示《管理学》课程未设置微信群或QQ群。这意味着在课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高。

三、《管理学》课堂互动模式选择策略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大学生普遍没有从事过管理实践,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很容易使课堂沉闷乏味,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选择合适的互动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我们提出课堂互动模式选择策略矩阵,分别选取了两个维度:学生的专业成熟度与教师的控堂能力,从而形成四种互动选择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控堂能力与学生的专业成熟度来选择适用的教学互动方式。

1.回避型。

在这种类型下,教师的特征:教师是新教师,或者控堂能力较弱,或者教学经验还不足。

此类型学生的特征:学生是处于大一或大二阶段的学生,或者学生的专业离《管理学》较远,《管理学》对于他们而言相对比较陌生,也没有专业基础知识。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中患得患失:怕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好引起老师或同学的嘲笑;或者看到其他同学没有举手回答老师问题,怕主动举手给同学留下爱出风头的印象,从而引起同学们的排斥;或者想要与已回答问题的同学保持良好关系而避免正面争论,从而选择沉默不语。

面对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自己备好充足的课堂讲授内容,因为新老师往往讲课速度快,只有心中有底,才不至于出现课堂不知讲什么的尴尬局面。

课堂互动策略:(1)提前布置作业,并将此作为平时考核的成绩。为提高互动效果,教师可提前安排好下节课互动的学生,学生以PPT成果的形式加以汇报,教师可提前布置好互动的选题,以便学生参考。另外,若以分组形式汇报,一定要指定好小组负责人,否则,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学生身上,群龙无首,完成的PPT质量往往不高,效果往往不好。(2)课堂上老师主动提问。若学生还是沉默不语,可采取点名的形式让学生张开嘴,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想法。(3)注重课后互动。课堂互动延伸为课后互动,我们认为可以带来以下优势: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可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或QQ群,在微信群或QQ群里教师与学生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做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群里发布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而且,与以往提交作业不同的是,以往学生只能知道自己作业的观点,在微信群或QQ群里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可以进行比较、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信息共享。此外,教师还可在群里发布适合学生专业特点或学生感兴趣或大家都有话说的话题,为防止大家不积极发言,应在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这也是平时考核的依据,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以点评。(4)还可采用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的形式,给学生压力,让他们尽可能地多读专业类书籍,并把读书报告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2.依赖型。

在这种类型下,教师的特征:教师是老教师,控堂能力较强,教师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学经验较充足。

此类型学生特征同第一种,学生的专业成熟度不够,当学生处于大一或大二阶段,或者学生的专业离《管理学》较远,对《管理学》专业知识比较陌生。

这种互动类型下,老师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慢慢习惯了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易产生依赖性,觉得该老师懂太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老师讲授的案例、故事从来没有听过,老师太厉害了。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认真学习但较少表达自己观点。因此这种类型也叫做顺从型。

课堂互动策略:(1)选择合适的互动素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互动材料是社会热点问题,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课堂互动材料往往专业知识浓重,这意味着师生在课堂互动材料选择偏好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例如选择“离学生近点”的社会现象或管理实践作为互动内容,让大家都有话说。(2)互动形式多样化。教师應提前给学生布置好作业,如小组PPT,小组讨论后选择代表发言等形式,以便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学生的发言质量会提高,互动积极性也会提高。(3)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发言后,教师要积极给予反馈,指出正面的或需要提高的,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从而给后面要参与互动的学生或小组提供参考。(4)撰写读书笔记,微信群或QQ群互动的方式同上一类型。

3.生权型。

在这种类型下,教师的特征:教师是新老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者管理实践能力较弱,自己本身就没有参与过什么管理实践,备课材料全靠网上查二手资料;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堂能力较弱。

学生的特征:已经处于大三或大四阶段,《管理学》是本专业的必修课或核心主干课。学生很重视此课程的学习。而且学生经过大一的迷茫、大二的逐渐适应,到大三已经见识了不少老师的课堂,也知道课堂组织的大致套路。

另外,这种类型的背后也与网络课程的普及有关,随着网络直播课堂的开展,学生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听到来自本领域内我国一流大学、甚至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所讲的课,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他们见识过一流教师的课堂。那么,普通教师的教学活动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不再把教师所讲的内容作为唯一的专业来源渠道,不再那么尊重老师的教学活动,有时甚至当堂质疑老师的观点,让老师“下不来台”,学生可能以拖沓的对策敷衍老师作业,以求“法不责众”……。

课堂互动策略:(1)教师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多看专业领域内的书籍、视频、时时仍以学生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如果有企业管理实践的机会,要积极主动参与进去,以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以备讲出点“真东西”。(2)开展课后互动。关于课后互动的形式,教师可以采取撰写管理实践报告的形式。因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会在暑假或寒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教师可以让他们把参与的实践过程、收获与体会写下来。一是鼓励大家真正把所学的管理知识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二是促使大家对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做更深刻的思考。

4.民主协商型。

在这种类型下,教师的特征:教师往往是老教师,其授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都不错,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学生的特征:学生接受过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与思维方式、懂得了不少专业术语,学习过一些专业领域内的课程。学生往往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专业成熟度较高。

课堂互动策略:(1)师生相互尊重。教师不要仰仗自己的权威地位,武断地判断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而是依靠自己的独特个人特质、教学风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以启发诱导的方式,真正溪水无声、水到渠成,学生没有感觉到是被迫回答,老师也感觉讲完课很舒服、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2)师生协商解决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关注、捕捉最新管理实践、积极阐释自己的观点,采用合适的形式解决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互动气氛。

总之,只有研究学生、教师两个主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互动模式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邬明君.高校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模式选择课堂互动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与模式选择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