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

2018-08-11张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新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

张爽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及老师团队发生了许多变化,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新的挑战随之带来新的机遇。对于课程改革后的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中小学 德育教育 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7-02

随着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人们越加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加之,最新课程纲要的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学科应注重实效价值及道德目标。新课程的改革使传统观念中落后的理论发生了改变,给中小学德育教育带了新的发展。挑战即机遇,怎样将先进的德育理念有效的转化为教育实践以及德育教育的发展如何走向,这都需要人们去探索和科学政策的引领。

一、传统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和教育关系含糊

自古以来,人们把德育和教育认为相同,古时,德育作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与教育相辅相成。发展至今,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越来越模糊不清,当现代科学进入学校,德育教育呈现出较为平衡的局面,但德育仍处于劣势地位。随着思想的变化,国家的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另一面国家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和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各界被广泛关注。

(二)误解德育内容和形式

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在学校德育的实践方面,我们往往强调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为特征的知性德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的态度,只重视道德认知这一理性因素。实际上,任何纯粹记忆性的学习都是无益于事的。因此,着眼德育本身的误解是德育创新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每位德育工作者深思。

(三)德育与教师关系问题

现代社会不断向产业化靠拢,不断进步,学校不仅是学习现代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场所,并且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进步,学校也成为竞争激烈的场所。在这种大环境下就需要搞好教师和教育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定位的重要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而在传统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多地是充当引起学校激烈竞争的加剧者,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两个层面,不能很好地互动。更恶劣的是伴有体罚,对于思维意识较弱的学生进行辱骂和讽刺,实行所谓的严师出高徒,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全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立足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态度目标,要求尽可能挖掘、展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而且,课程改革用生活德育的理念大大改变了传统专设德育课程的面貌,强调在真实、开放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就此而言,新课程为解决以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智德分离、知情分离、道德与生活相分离等二元现象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另外,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上信息丰富多彩,人们通过上网获取或传播大量信息,在网络世界浩若烟海的信息中既有大量健康、进步、有益的信息,也有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造成了网上信息污染。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生理均不成熟,缺乏分析和抵御能力,很容易受诱惑误入歧途。这些不良的信息都将强烈腐蚀着中小学生的灵魂。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新发展

(一)德育教育应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推陈出新。

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新课程倡导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因此,如何更好地强化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发挥课程资源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德育必须回归学校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德育教育的来源,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人生活。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静态教育走向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整合的全面的、动态的德育教育,让单向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个讨论性的、对話性的、分享性的德育教育,让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德育教育变成一个全程开放的德育教育。

(二)开设网上德育课,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在对中小学生传授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行为方式和道德价值方面的引导。把信息技术和网络“防害”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和教学。如课堂中组织中小学生学习“网络文明公约”;开展上网调查;开展网上道德讲座;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网上垃圾”。学校还可以开展“争做网络文明使者”活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新课改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信息教育范畴,或纳入到校本课程的范围,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课程方案,使中小学生尽可能得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四、结语

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过去,我们过多依赖于传统德育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中小学生德育观的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如今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找回中小学生在传统德育方式指导之下,德育素养和人格素养缺失的那部分,通过结合实际推陈出新,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2]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16.

猜你喜欢

新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