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个性解读”遇见“多元有界”

2018-08-11关喜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表达创新

关喜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强调阅读教学要树立“多元有界”的观念。当学生的解读出现脱离文本规则的“曲解”或是违背文本核心价值的“误读”,教师应该进行艺术调控,既对“越界”进行导拨,使之回归文本核心价值,又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个性解读 多元有界 核心价值 表达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4-02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提倡多元解读。当然,个性化解读不可任意而为之,多元解读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树立“多元有界”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解读往往会出现一些断章取义的“偏见”,脱离文本规则的“曲解”或是违背文本核心价值的“误读”。那么,教师该如何艺术调控,既对“越界”进行导拨,使之回归文本核心价值,又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一、曲径通幽,潜入文本深对话

学生的阅读反应是多元的,个人体验是独特的,面对开放而复杂的多元解读,教师要全面透彻地领会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引领科学的个性解读。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的课后思考题是: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放牛,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去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真的不想上学,谈谈你的看法。很显然,王冕体谅母亲的难处,这样说是安慰母亲,可见他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但是,也有学生认为王冕应该实话实说,不应该说假话。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理解的偏误,顺势引导:“王冕若说实话,应该怎么说?”学生回答:“娘,您放心,我知道年成不好,我不去学堂了,就去放牛,这样就可以挣钱贴补家用!”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母亲听到王冕这样的回答,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联系上文母亲说的话,认为母亲为不能供孩子上学已经感到十分惭愧,若王冕这么说,母亲心里会更加愧疚;还有学生结合文中对艰难生活的描写,想象母亲不忍心让孩子辍学,也许会让王冕继续上学堂,她一个人硬扛着,生活更加艰辛。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课文具体的描写,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启发:“那么,王冕这样说好在哪儿?”学生再次会文,发现王冕的话有真有假,“假”说“在学堂闷得慌”“放牛快活”是体谅母亲的难处,不想让母亲难过;“真”说“心里快活些”是因为可以因此贴补家用,帮助母亲减轻负担。这样反复深入具体语境,启发想象,进行对比,学生从王冕亦假亦真的话语中读懂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感受到他真诚的孝心。当学生有了深刻体会之后,教师又适时挖掘文本的补白处,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化“假话”的运用-----当母亲嘱咐王冕在秦家要处处小心,要早出晚归时,王冕如何回答?王冕舍不得吃“腌鱼腊肉”,将其带回家中给母亲吃,面对母亲的推让,此时王冕会怎么劝说母亲?

以上的教学,学生理解出现偏误是因为没能联系文本的语境,仅凭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解读,教师没有简单的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纠正偏误。同时,以此为教学契机,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说话训练,不仅深化教学要领,更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表达的创新搭建了平台,使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飞翔和个性的舒张。

二、搭桥铺路,拓展延伸再创造

在个性解读中,一些学生因为追求标新立异,容易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与之互相矛盾。教师要在文本价值与独特体验之间搭桥铺路,让“误读”回归文本承载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又不露痕迹地保护学生阅读的热情,发挥阅读创新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民間传说故事。品析人物形象是民间故事教学的重点之一。课堂上,师生就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织女与王母娘娘展开评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学生认为织女违反天规,私自下凡游泳,太贪玩。还有个别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希望自己的外孙女过上幸福生活,不希望她下嫁穷苦的牛郎,拆散他们,也是情有可缘。孩子如此解读令人啼笑皆非,但仔细琢磨,学生不了解传说故事的起源,不了解故事创作的社会背景,仅仅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现代社会观念解读作品,剖析人物,难免偏离文本的核心价值。于是,教师据此调整教学思路,对接故事的创作背景,追溯到东汉末年,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源: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时期,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理想很难实现,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故事。于是,故事中就有了牛郎织女婚后的美满生活,有了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专制残酷。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有了创作背景的铺垫,学生自然而然回归故事的核心价值,明确故事中的织女是善良美好,渴望自由,勇敢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化身,而王母娘娘则代表了专制狡猾的封建保守势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又将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发现《牛郎织女》在叶老创作前就有十多个版本,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将叶老的故事,与其它三个版本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叶老的创作意图与风格,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人们凭借丰富的想象不断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于是,教师鼓励学生也创编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的思维被点燃了,他们思接千载,融贯古今,跨越时空,敢想敢说,个个都是故事高手。

这样的教学环环相扣,引导深入文本价值,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解读与文本价值之间架起桥梁。又通过拓展探究,在读懂文本与创新想象之间桥铺设道路,在发展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开辟通道,让孩子们徜徉在传统文化中,飞翔在创造的新天地中。

三、投石击水,自主辩论巧探究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陆游写的一首说理诗。在体会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学生用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几个学生不服气地反问到:“ 照这么说,书本知识就不重要,不用学了吗?”那么,是“纸上”更重要,还是“躬行”更重要呢?教师不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也不立即分析古诗蕴含的道理,而是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组织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热情高涨,激情澎湃。正方辩手认为“纸上”比“躬行”更重要,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训都说明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反方辩友立即反驳:“要知道书本知识哪里来,不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实践中来的,古人不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书本知识千千万万,如何一一实践,一一证明?大量的知识就是通过书本获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比如学习电子计算的操作,你光知道制作步骤,你不上机操作,能掌握吗?”……随着辩论的深入,孩子们更深刻领会到“知识在实践中产生,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实践可以检验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入地理解诗句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强调“做学问,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注重实践。”

案例中,教师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知识经验,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事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在这样创造性的辩驳中学习知识,感悟文本价值,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以提升。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提倡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是建立在“多元有界”的基础之上,而“多元有界”的教学观也倡导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白误读的“源”,明确文本的“界”,把握教学的“度”,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创设条件,在文本、读者、阅读活动价值之间寻求平衡,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个性解读,既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又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赖瑞云.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语文学习》2004年第九期)

[2]孙绍振.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文本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08期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表达创新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