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2018-08-10刘琳嵘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三段式阅读初中语文

刘琳嵘

【摘 要】本课题对于初中语文“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是有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由“灌输型”向“互动型”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变,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分成“预习——分享——拓展”三个课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并得到相应的知识拓展。

本课题建立了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等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段式”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40-0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我校基于对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论的深入解读,在研究相关论著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最终确立了语文学科“三段式”(预习课、分享课和拓展课)阅读教学模式。

一、预习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目标导学。

我们在预习课开始时加入了出示导学目标的环节,要求学生必须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我们认为在课改初期,教学目标还是应由老师来确定。首先,我们在充分研究教材、课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所对应的具体学习行为、过程和应该达到的结果。其次,我们在课前通过谈话、诊断性测试、调查表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发展现实及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适合本班学生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确定的学习目标存在一些问题,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确立学习目标时,邀请部分学生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我们采纳学生的建议,和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学生都感觉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更切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学生的目标意识已经很强,我们就让学生自己着手制定学习目标,在学生制定目标后,老师审核,并稍作修改后使用。这样的学习目标更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目标达成度更高。

2.问题引领。

我们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先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进行有侧重点的批注阅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感悟和赏析品味。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后,开始独立完成预习学案中设置的问题。我们还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适合全班学生来做,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既满足了优秀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考虑到了学习中下游水平之学生的学习实际。每个问题后面跟有明确而具体的学法指导和做题参考时间,便于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不得要领时,可以求助小组其他成员,也可求助于老师。

二、分享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1.预习点评。

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批阅情况,让学生明确出错较多的知识点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优秀或进步较大的小组和个人。我们给“导学案”中的所有预习内容都定下分数,如写对一个生字,给一分;回答对一道问题,简单点的得2分,难点的得3分;每提出一个问题,简单的得2分,难的得3分,被老师拿到班上讨论的,得5分;最后算出总分,前十名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前两名的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不写作业;这两种情况都有的学生,老师奖励一篇美文。预习点评根据预习的情况灵活进行,可以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生字词的易错处提示等,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一般安排在分享课结束前的三到五分钟之内,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当堂检测当堂出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对有待提高的学生进行鼓励。老师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看哪些问题对哪些学生有难度,以便课后反思整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莺》時我们设置的当堂检测题是阅读五、六两个自然段,赏析下列句子:(1)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2)“唱诗班”比喻什么?(3)“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通过这些当堂检测题,评价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以后的课堂提供借鉴。

三、拓展课——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1.知识回顾。

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成果,它具有可以转化为能力的特性与功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越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如果离开掌握知识的活动去谈发展能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拓展课中首先设置了“知识回顾”的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在上一节分享课中学习到的阅读知识或写作方法,以课堂检测的形式进行阅读或写作知识的复习回顾,使学生明确读写的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分享课中所学习到的阅读策略或写作方法,以课堂检测的形式进行阅读或写作知识的复习回顾,使学生明确读写的方法。

2.阅读拓展。

阅读能力的拓展迁移主要基于教材的整合。教材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课内精读课文与课内略读课文、课外阅读资料的整合两个方面。通过这种整合,提高课外阅读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例如:在讲授《祖父、后院和我》这篇文章时,可把自读课本中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整合在本课中,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使学生学会了概括事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更深层次地领悟亲情之可贵。对文章的适当整合,能使学生当堂所学过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应用并形成能力,使语文教材变得立体起来,语文教学变动厚重而有序。

猜你喜欢

三段式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