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阅读课堂生成问题的研究

2018-08-08徐隽

读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摘要:课改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有着一致的认识即教学目标必须先于教学活动开展前完成且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根据已制定的教学目标按图索骥,最终达成教学目标。诚然,这种观念一方面让教学活动变得目标明确,教学活动开展依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变得有序清晰,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学目标先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多变性,势必会让教学步骤变得僵化,变得按部就班。课改后,教师有了思想上的转变,逐渐意识到教学目标可以预设但更应关注在阅读课堂实施操作中学生的生成,让课堂生成去修正、补充、完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城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目标有可预设性和可更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照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时,由于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心理年龄、对语文阅读喜爱程度等都不同,在课堂上反应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一堂好的课,教师要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复备,考虑学生会从哪些方面作答,教师应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如何激发学生思维,深入教学重点,点拨教学难点,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甚至有时候会让教师惊讶。当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的提问有自己见解和思考时候,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恼怒,忽视学生的作答。教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从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他是根据什么得到这样的答案的?他的回答中有无教学价值?他的回答中是否与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一致?如不一致他回答中的内容是否完善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想下去,教师才会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同时在学生的回答里也能让教师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完善,实现教学相长。如:在小学语文西师版第十一册第29课古文两篇中的《司马光救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预设的:“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2. 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 能联系实际,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设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中,我最初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通顺的朗读,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魅力就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这样的:

师:哪个孩子能够连贯通顺的朗读全文?(抽生朗读)

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为什么“足跌没水中”你要这样读?(学生朗读与我预设的朗读的节奏是不一样,所以我追问学生。)

生: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脚下跌倒所以那个小孩才会被淹没在水中。“跌”和“没”连起来读,会让我觉得这个小孩跌倒和淹没在水中是前后紧接着的连贯性的动作。

师:是的,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你不仅理解得很深刻还根据课文事件的进展对课文朗读节奏方面进行了严谨的设计,真值得我们学习。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预设的句子划分是这样的“足跌/没/水中”,显然,我为了让学生达到“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设计了此划分课文节奏的环节,我预设的句子划分只是单纯从文言文的表达方法上出发,生硬地将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而学生对这一句的划分不仅从文言文表达方法上出发,还结合课文具体的情节对其进行更恰当的划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补充和完善了我最初预设的教学目标,让我在课后复备和反思中将这一课教学目标改为:“2. 能够结合司马光救友的故事情节,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法。”

课堂生成的问题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课堂生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所得,同时,教师也会发现,自己也会有所获,教学相长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級学生多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熟悉,在阅读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引导学生“进课本”又“出课本”,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阅读课堂才能实现其有效性。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在第七自然段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理解天游峰高、陡两个特点和老人攀爬的辛苦,我结合学生实际做了如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到校之前要爬一路石阶,谁数过石阶有多少级?

生:67级。

师:这路石阶是我们每天到校的必经之路,每天我们都要爬一次。谁来说说你爬完后的感受?

生1:我感觉很累,心跳得很快。

生2:我气都喘不过来。

生3:腿会一直发抖。

生4:感觉身体很热,有时会流汗。

生5:我总会休息一下再走。

师:是啊,短短的67级石阶,我们每天只爬一次,却也让我们觉得很累。天游峰多少级石阶?

生:九百多级。

师: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但是游客攀爬都很吃力,而这位老人每天还要一级一级地扫上去,又一级一级地扫下来,这一扫就是一天,这一扫就是一周,这一扫就是一个月,这一扫就是一年……

这样的设计,我巧妙的把学生不能感知的天游峰同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天游峰的高、陡,老人每天扫地的辛苦与坚持。这样,书读活了,学生感受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徐璐.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段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2-27.

[2]周林.从自我意识中剖析元认知的实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2):95-97.

作者简介:

徐隽,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