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精神指导下捏塑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8-08-07梁梅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指南思考实践

【摘要】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笔者尝试在目标确定上,融入素养教学要求,做到“眼中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围绕同一主题,采用合作示范、视频拓展等多种方法,拓展幼儿思维,避免了教师完整示范造成的思维局限,以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在作品欣赏评析中,添加助人环节,让幼儿在义卖作品、捐助病童的实践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指南》;捏塑;实践;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术活动中,要“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指南》还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整按照范画来画”。其中表达的理念是,我们应该给幼儿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更为自主的表现方式,让画笔真正成为幼儿的另一种语言,来表现美、创造美,而不应该用成人的表现方式局限幼儿的思维。这种理念不仅仅适用于绘画,手工制作、捏塑等活动同样适用。

为将此理念落地,我在绘画、捏塑等美术活动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以大班轻黏土活动《爱心玫瑰》为例,谈谈我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一、设计——眼中有人

让一节看似平常简单的集体教学活动上出内涵与深度,体现执教者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是将简单教学转化为“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在设计《爱心玫瑰》的思路中,我的思考是:

1. 内容——融入素养教学目标

首先,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玫瑰花是幼儿熟悉的、经常接触的花儿。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着手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有利于幼儿审美情趣素养的发展。玫瑰花有红色、粉色、黄色等多种颜色,且造型优美。无论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还是绽开层层叠叠花瓣的怒放中的玫瑰花,其绽放的自然美是对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素养培育的有效载体。

第三,有利于幼儿表达情感素养的培养。玫瑰花的花语包含着“爱”的元素,引导幼儿用自制的玫瑰花来表达对身边人的爱,这不但切合幼儿的实际能力,也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2.材料——满足操作心理需求

轻黏土的颜色鲜艳多彩、柔软,便于捏塑,能满足塑造多种颜色玫瑰花的需求。同时,轻黏土自然风干后不易变形和破裂,便于保存,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二、示范——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虽然讲的是君子的处世态度,不过同样可以运用于教学中。在美术活动中,“和而不同”体现为围绕同一主题,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如何在“和而不同”的示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从而制作出精彩的个性作品呢?我的做法是:

1.效法自然——亮要点

效法自然,既亮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制作玫瑰花,又是寻找灵感、彰显个性、突破完整示范造成思维局限的有效手段。

在学习《指南》过程中,“如何示范”,一直纠结于我的头脑中。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想到,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绝对不是对别人作品的临摹。最优秀的作品应该存在于大自然中。大自然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每个人在观察中,都会有自己的发现,而这不同的发现,有着每个人不同的理解,这些不正是让幼儿作品拥有灵魂与个性的要点吗?

同样,新鲜的玫瑰花是最自然、最灵动、最美丽的,任何人工制造的玫瑰花,也都源自对新鲜玫瑰花的模拟。让幼儿在观察实物玫瑰花的基础上临摹制作,岂不更能接近真实?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设置了对新鲜玫瑰花的观察环节。在幼儿制作时,也为每一桌的幼儿都提供了便于观察的新鲜玫瑰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时不时拿起鲜花看一看,拿着自己制作的花比一比。这时的幼儿在观察、在思考、在学习……

让幼儿向大自然学习,在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基础上进行制作,是“效法自然”思想在捏塑活动中的运用。

2.合作示范——攻难点

“合作示范”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不作完整示范的情况下解决操作难点,同时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学会学习”的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1)猜想方法(鼓励幼儿思考并说出能想到的制作方法)

(2)选择方法( 在众多方法中,选择“一片片玫瑰花瓣包裹”法。此法为多数幼儿想到,故作为合作制作方法)

(3)观察局部(观察一片片玫瑰花瓣的现状)

(4)合作制作(每人制作一片玫瑰花瓣,包裹在老师准备好的竹签上)。

由此,幼儿共同制作了一朵玫瑰花,这一过程将以往的教师示范,转变为幼儿集体示范。在幼儿探索尝试、合作完成的过程中,化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一制作方法,还体验到了共同制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3.视频拓展——呈异点

“视频拓展”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激发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同时也是为了缩短用于示范的时间。

视频中,我示范了三种玫瑰花的制作方法:花瓣包裹法、泥片卷捏法、花瓣粘贴卷捏法。这样的设计是基于我如下的思考:单一的示范会局限幼儿思维,围绕同样的内容采用多种制作方法进行示范,同時配上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否能起到拓展幼儿思维的作用呢?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幼儿采用了自创方法进行制作。可见,展示多种制作方法是可以激发幼儿想象、拓展思维的作用的。

以上这三种方法,可以在一节活动中同时呈现,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使用。

三、升华——情感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在掌握玫瑰花制作方法的同时,让幼儿懂得爱、会表达爱、能给他人爱,是本次活动育人目标,也是让平常简单的活动变得有深度、有内涵的切入点。

1.情的表达——玫瑰花送给谁

玫瑰花常被很多人用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在幼儿回答“你想将玫瑰花送给谁”的环节中,有送妈妈、送爸爸、送奶奶等亲人的,有送老师的,还有送给自己喜欢的好朋友的。在幼儿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都选择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处于重要位置的人。

而在“你想对他(她)说什么话”的问题中,大多数幼儿说了“XX,我爱你”,还有的说“XX,你辛苦了”及“XX,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你”……这一过程,幼儿在学习、寻找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爱的升华——换捐款助病人

让幼儿从关爱熟悉的人,提升到关爱不熟悉的人,是有一定难度,但却是十分有意义的。

活动中,我通过播放“轻松筹”中生病的小女孩为了筹治医疗费,自己做手工、画画卖钱的情节,以此点燃幼儿心中帮助他人的愿望。同时,通过将玫瑰花义卖给幼儿园听课老师的环节,将幼儿的愿望转化为行动。在义卖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能流畅地表达自己为帮助生病小朋友、用玫瑰花换捐款的想法。有的幼儿则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发现这样的幼儿,我及时给予帮助,陪在他身边,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获得成功后,幼儿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轻松、快乐的笑容。

最后,在网络信息化的支撑下,将获得的捐款通过轻松筹平台转给生病的小女孩。当屏幕上出现捐款成功的画面时,幼儿禁不住快乐地欢呼起来,有的幼儿甚至脱口而出说出了“好感动呀”。在这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爱的情感得到升华。

为了让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愿望进一步得到满足,我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了延伸活动,让幼兒继续制作玫瑰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幼儿对这活动乐此不疲,很用心地制作着每一朵花,很开心地送出每一朵花。

这段经历虽然只是幼儿成长中的一小段时光,但这美好的记忆必将长久地留在幼儿心间,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总之,无论是轻黏土的捏塑,还是陶泥捏塑,乃至绘画活动,采用多形式示范,拓展幼儿思维,给幼儿更多自主探索、表达自我的空间与时间,让笔、泥、沙等都成为幼儿展示个性、表达想法的语言,是我们的探索,更是我们的追求。效法自然,让幼儿向大自然学习,既遵循了艺术领域的学科素养培养的特点,也遵循了《指南》的精神。

艺术领域的活动,既要给幼儿美的熏陶,也要在教给幼儿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品德培育“润物细无声”地融于活动中,体现“育人”功能。将审美情趣素养、学会学习、关爱他人等素养整合于同一活动中,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不只是《指南》的要求,也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更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具体举措。

幼教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大班轻黏土活动:爱心玫瑰

活动目标:

1.能在观察玫瑰花及制作视频的基础上,学习制作玫瑰花。

2.在募捐、送花的过程中萌发关爱他人的品质。

3.在制作中感知玫瑰花的美,发展爱观察、爱探索的品质。

活动准备:轻黏土、竹签、剪刀若干,PPT,轻松筹联网操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玫瑰花,用请小朋友帮忙制作的方式导入。

设置悬念:制作玫瑰花有什么用呢?等制作好了再告诉大家。

二、尝试制作,探索方法

1.观察玫瑰花及玫瑰花图片,讨论制作方法

此环节通过对真实玫瑰花的观察,让幼儿感受玫瑰花的美,了解玫瑰花的结构,在幼儿对玫瑰花有所认知的基础上讨论制作方法。

效法自然,让轻黏土成为幼儿进行表达的语言,也会让幼儿的作品更为生动自然。

2.集体合作制作

此环节是幼儿描述的制作方法的抽样尝试,选择的是用一片片花瓣包裹制作玫瑰花的方法。旨在通过幼儿的集体制作化解难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直接示范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3.观看视频,拓展思维

此环节为幼儿提供了三种不同制作方法的视频,旨在拓展幼儿的思维,避免单一制作方法对幼儿的束缚,激发幼儿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这也是节省教师示范时间的举措。

三、自由选择、自主制作

1.了解材料。教师介绍轻黏土、竹签、剪刀等材料。

2.讨论注意事项。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工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3.幼儿自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视中,注意观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制作的幼儿,对于方法独特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

四、作品展示,义卖助人

1.集体评价

将每桌供幼儿插花的花盆进行集中展示,师幼共同评价。

(1)教师提问:你喜欢哪朵花?为什么?

(2)教师选出用不同方法制作的玫瑰花,并请制作的幼儿讲述制作过程。

此环节是对不同制作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幼儿的肯定。

2.玫瑰花送给谁?

每位小朋友都做了好几朵玫瑰花,你想将玫瑰花送给谁呢?你还想对他(她)说什么话?

引导幼儿用语言及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

3.义卖助人

(1)观看屏幕,了解需要帮助的幼儿情况。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生病的小姐姐刚上一年级,她得了白血病,为了筹钱治病,住院时她都坚持画画、做手工卖钱。

教师提问:现在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玫瑰花了吗?

(2)幼儿义卖。教师示范用玫瑰花换捐款的过程,引导幼儿向现场听课教师义卖玫瑰花。(请配班教师帮忙收集、统计幼儿义卖款。)

(3)现场捐款。通过轻松筹将捐款汇给生病的小朋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五、小结

延伸活动:区域活动中准备轻黏土、竹签等材料,供幼儿继续制作,作品送给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

【作者简介】

梁梅芳, 1987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扬州市江都区育才幼儿园副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陶艺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扬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扬州市学前教育名师工作二室主管、指导教师。省、市规划课题主持人。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扬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特色教程《陶趣》于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指南思考实践
指南数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