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018-08-07周成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适性组织者管理者

周成平

教师在课堂上从事教学活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然而,我们在学校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往往只埋头教书,而不大过问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只重视自己对知识的传授,而不大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此我们感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把握,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收到其应有的成效。

那么,一个教师如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呢?我们建议,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特别的关注,即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

一是要关注学习内容。一个教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做一名称职的乃至优秀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课本的学习内容,吃透其内涵与要点。因为教师只有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确定课本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与步骤,进而组织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并明确学习内容,是一个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前提。

二是要关注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其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安排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往往是茫然而被动的,而教师则应该是清晰且主动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的价值也在于此。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却被不少教师疏忽或小看。当然,学习方式的选择、安排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某省教科院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现行初中教材知识体系中,有70%的内容是学生已经知晓的,另有20%的内容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来掌握,只有10%左右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与共同探究来习得。可见,关注学习内容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學习内容来为学生选择与确定何种学习方式是教师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三是要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明确之后,接下来要关注的就是学习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而且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全程关注与全程管控。因为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表现也许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面对现实,据情调控,强化引导,分类指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能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与管控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与掌握好、中、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对中间状态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和引导方法,使他们能跟上学习节奏,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是要关注学习状态。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与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近来,有学者提出“适合的教育”的主张,这原本是不错的,但又必须指出,这并非新的观点,因为因材施教,古已有之,其就是在倡导适合的教育。当然,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倡导“适合的教育”应有新的内涵与新的举措。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台湾地区教育家何福田教授的“三适教育”可作借鉴与参考。何教授认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认为适性教育丢不得,适量教育比不得,适时教育急不得;等等。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全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晓为何要适性、适量、适时,才能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综上所述,今天处于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做一名学生学习的优秀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为学生真正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猜你喜欢

适性组织者管理者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导演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建设探讨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