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分异

2018-08-07李红波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商旅县域江苏省

高 丽,李红波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实现全面振兴要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乡村性是识别乡村地域空间、反映乡村发展水平和揭示乡村内部差异的重要指标,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1]。国外有关乡村性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Cloke利用人口结构和密度、住户满意度、交通格局及距城市中心距离等16个指标构建乡村性指数(rurality index)将英格兰和威尔士乡村划分为四种乡村类型[2]。此后,Woods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乡村性指标构建的新观点和建议[3]。张小林是国内最早引入乡村性概念的学者,他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性指数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乡村性指数的计算方法[4]。之后,学术界研究多将乡村性指标应用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评价,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5-6]。龙花楼构建了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部沿海县域乡村性进行实证研究,将其归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主导和均衡发展四种类型[7],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引用,也开展了不同地域的乡村性进行综合评价[8-9]。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15年县域基础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方差分析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试图从乡村性的角度分析乡村经济发展类型的差异,同时利用ArcGIS探讨江苏省乡村性空间分异的特征,同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的差异性及离散程度,对江苏省县域乡村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拥有土地面积近10.72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境内河网水系发达、平坦辽阔。截止201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7976.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70.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6.5%,全省人口密度为744人/km2,是全国平均数的5倍,人均耕地0.8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6亩的63.2%,人地矛盾突出。江苏的经济发展具有苏南、苏北和苏中的区域性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也较显著,乡村发展也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1.2 研究方法

1.2.1 乡村发展类划分 区域的发展常以产业为载体,乡村也不例外,所以本文使用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来构建江苏省县域乡村发展类型指标[5]。为了反映乡村性特征,进行统一性研究,选取江苏省41个县市(包括21个县级市和20个县,去除13个地级市市辖区)的2015年的GDP及其一、二、三产业产值并计算他们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即每一个样本的分支与平均分值之间的平均差异[5]。如果某一县市某项指标超过了全体样本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之和,则可将该产业视为该地方乡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即可判定该县域的农村发展状态为某类指标因素所主导。

1.2.2 乡村性水平测度方法 乡村性的概念体现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每个区域都可以认为是城市性与乡村性的复合体,呈连续体存在之间没有断裂点[6]。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及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认为乡村性因素主要涉及耕地、人口活动与就业空间结构,选取以下六个指标作为测度江苏省县域的乡村性指标体系。

表1 江苏省县域乡村性评价指标

在上述指标中,若耕地变化率在研究期内呈正值,则表示该地区乡村性增强,反之,则减弱;乡村人口变化率由城市化率变化值反映,如果城市化率提高则表示乡村性减弱,反之则意味着乡村性增强;因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仅有农村地区的,也有部分城镇地区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所以本文采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占乡村就业人员数的比重来反映乡村一产现状,若比重大则乡村性强,若比重小则乡村性弱;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区域农地产出率低,则表明区域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业是粗放经营模式,乡村性强;如果区域内农业劳动生产产值低,则说明该地区农村发展较落后,乡村性强;如果一个区域内单位耕地中农业机械总动力使用量越大,说明该区域现代化程度越高,则乡村性越弱,反之则乡村性越强。

由于各个指标的量纲不同,采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权重,公式如下:

式中,Ei是随机变量的均值,Sij是j地区i指标的标准化值,Yi是随机变量的均方差,Wi是指标i的权重系数。

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测度江苏省各县(市)乡村性(RI),如下:

1.3 数据来源

本文指标数据通过《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6》、《江苏省统计年鉴2016》以及各县市统计公报的人口、社会、经济数据获得,行政区域边界是最新的江苏省矢量图层。

2 江苏省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2.1 乡村发展类型划分

江苏省各县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例的均值与标准差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结合江苏省41个县(市)产业发展现状,可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若一产占比大于16.42%,则该县为农业主导型;如果二产占比大于51.11%,则该县为工业主导型;如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不小于46.25%,则该县为商旅服务型;如果某县三项比值均小于标准,则属于均衡发展型。

表2 乡村发展类型指标均值与标准差

图1 江苏省各县乡村发展类型空间分布图

由图1所示,江苏省23个县(市)乡村发展是均衡发展类型,占全省县市总面积的65.29%,在苏南、苏北、苏中均有分布,在苏北占据的面积更广泛,这类地区的三次产业发展相对均衡,没有绝对强势的主导产业。工业主导型涉及10个县市,主要分布在苏南,以工业发展为主,其中尤以苏锡常最为集中,占全省县市总面积的16.09%。农业主导型涉及6个县市,占全省县市总面积的15.12%,但面积与工业主导型地区相差较小,占全省县市总面积的15.12%,全部分布在苏北地区,隶属于徐州市、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三个地级市。而类别为商旅服务型的区域最少,此类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只涉及2个苏中的县市,分别是淮安金湖县和扬州仪征市。

2.2 乡村性结果评价

依据ArcGIS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41个县市的乡村性指数(RI)分为三级,其中乡村性指数(RI)在32~52之间的乡村性弱,在52~70之间的乡村性适中,在70~88之间的乡村性较强,乡村性强则表明当地综合发展水平低。

图2 江苏省各县乡村性指数空间分布图

据江苏乡村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县域乡村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乡村发展总体水平大致呈苏北<苏中<苏南的格局。总体而言,江苏省乡村性适中的县域居多,且在省内较均匀的分布,一般环绕在各地级市周边。乡村性较弱的县域都分布在苏南地区,在苏锡常三个地级市东侧,位于上海腹地。乡村性较强的县域全部分布在苏北地区,其中盐城市最为典型。通过图1与图2之间的对比,江苏省乡村性指数与乡村发展类型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即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乡村性就强,也不是工业主导型的县域乡村性就一定弱。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县域发展的农业是现代化农业,不是传统农业,是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所以乡村性较低。同时工业主导型的县域乡村性强弱也与主导产业类型有关,比如苏州昆山、镇江扬中等地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对当地经济带动力强劲,所以这部分区域乡村性指数较低,而另一部分县域如苏中宿迁、泗阳等地的工业产品主要偏向初级产品,所以这些县域的乡村性适中,不呈现低水平的乡村性指数。

3 江苏省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分析

3.1 江苏省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差异分析

为了更好的比较各发展类型之间乡村性指数的差异,利用SPSS20对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进行方差分析,尝试得出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利用SigmaPlot10.0对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做BOX图,从而对各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在总体分布、均值、离散程度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总体分布来看,工业主导型的乡村性指数分布显著差异于其他三种发展型,其他三种发展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工业主导型的乡村性指数主要在30~60之间,而其他三种发展类型的区间都为60~80。同时工业主导型的均值也远低于其他三种发展类型。但从数值离散程度来看,均衡发展型的离散程度最高,工业主导型的离散程度次之。这说明均衡发展内部指标差距较大,均衡发展型的与乡村性强弱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图3 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指数分析图

3.2 江苏省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空间分异分析

通过ArcGIS10.2软件将各县市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指数空间数据叠加,以进一步研究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指数及两者之间联系的空间分异特征。乡村性指数可反映乡村发展现状,将其与乡村发展类型联系起来可以分析不同乡村发展类型之间的区域差异,也可反映同一发展类型的发展水平差异。

表3 江苏省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指数与分级

农业主导型区域共涉及13个县,其中乡村性指数适中的县域较多,有4个,占所有农业主导型县域总体面积的69.7%。主要分布在苏北徐州、盐城一带,主要特征是农地产出产率较高,一产就业比重较低,一产比重比其他类型的县域要高。乡村性较强的只有两个县连云港灌云县和盐城射阳县,达到75左右,这些地区是大宗、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居多,但农地产出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低。这两个县区位较为偏僻,地势地貌较为复杂,都是滨海城市,但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可推动农林牧渔业向现代化、特色农产品向产业化发展,成就地方特色产品,加强核心竞争力。

工业主导型共有10个县,乡村指数弱的地区有6个,占总体面积的50.69%,这类地区全部分布在苏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工业产值较高,能够强有力的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强劲的影响辐射力,这些区域的乡村就业人口也普遍选择在工厂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一产就业率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县域,快速工业化进程致使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呈负增长,但是因为这类乡村的现代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农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都远高于其他其区。乡村性适中的工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占该类型总面积的49.31%,分布在宿迁、无锡和南通,这类地区大多距离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二产产值较高,这类地区的特征没有乡村性指数弱的工业主导型县域明显,但具备相同的趋势,即农地机械化水平高。

图4 江苏省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性水平空间分异

商旅服务型为主导的乡村发展类型只有两个——淮安的金湖县和扬州仪征市,它们的乡村性指数均为适中。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域的商旅服务产业主要以初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为主,商旅服务产业的层次较低,虽属于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不能强有力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所以对于这一类型的地区,需要注重提高商旅服务产业的层次,提升硬软件实力。该地区要多向苏南地区学习成功经验,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发展潜力,刺激各级商服行业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当地商旅服务产业的发展。其次,一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不是商旅服务型反而是其他乡村发展类型,比如无锡江阴属于工业发展类型,这主要是由于对于这些地区来说,其他产业占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商旅服务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而是其他产业发展水平更好。

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均衡发展型是江苏省最主要的发展类型,共涉及23个县市。但其包含乡村性指数三个层次,由此可以看出均衡发展型内部呈现不同的发展层次。乡村性指数低的只有徐州市沛县,这个县的农业产品附加值较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远高于其他县域,高科技农业发达,工业和商旅服务业层次中等偏上。而均衡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指数主要是适中和强,分别有12个和10个县,分别占总面积的47.66%和48.10%。乡村性适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南一带以及徐州周边县域;乡村性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盐城连云港周边,这些地域属于低层次的各业均衡发展。所以均衡发展类型主要是指县域内三个产业发展的水平较一致,没有主导产业,但不意味着产业协调发展。同属于均衡发展类型的区域也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产业协调层次也不相同。有些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有的处于协调发展初期,所以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先推动某一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1)江苏省县域的乡村发展类型以均衡发展型为主,且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而农业主导型占15.12%,以苏北为主;工业主导型占16.08%,以苏南为主;商旅主导型占3.50%,只涉及两个县。江苏省县域尺度上的乡村性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差异,全省县域乡村发展总体水平大致是苏北<苏中<苏南。

(2)从总体分布来看,工业主导型的乡村性指数分布显著差异于其他三种发展型,其他三种发展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工业主导型的乡村性指数主要在30~60之间,而其他三种发展类型的区间都为60~80。同时工业主导型的均值也远低于其他三种发展类型。

(3)江苏省乡村性指数与乡村发展类型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即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乡村性就强,也不是工业主导型的县域乡村性就一定弱。同种乡村发展类型区域乡村发展水平也不一致,而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乡村性指数。但将两者联系起来可以清楚的辨析不同乡村性指数的不同乡村发展类型的乡村发展水平,有利于分析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向,满足制定政策的需求。

乡村发展取决于影响其发展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大类要素的变化,这些要素的变化,甚至在区域间的流动便引起了乡村发展状态从量变到质变。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以及全省开展的田园乡村建设,为江苏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科学评价乡村的发展,如何更加全面的认识乡村的内涵,如何从多层面多维度的评判乡村地域类型与乡村性的科学关系,是今后继续关注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商旅县域江苏省
大型集团企业综合智慧商旅平台构建研究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嘉惠国际:商旅管理业迎来变革新形势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文化商业街区的导视形象设计思路剖析
商旅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