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2018-08-07王君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假体交叉韧带

王君峰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不仅能够解决关节的疼痛,矫正关节的畸形,还能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常用有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和替代型假体两种,但是临床上对于两种假体对膝关节活动度及其稳定性效果的影响存在较多争议[2]。笔者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了不同假体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62.3±2.3)岁;病程1~10年,平均(6.3±2.3)年;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0例,外伤性关节炎12例,骨性关节炎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3.3±2.1)岁;病程1~15年,平均(6.4±2.5)年;其中类风湿关节炎22例,外伤性关节炎13例,骨性关节炎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标准[3];②患者意识清楚,能够准确表达自身感受;③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①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的患者;②下膝行多处关节置换术的患者;③患有下肢神经性症状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治疗。术前30 min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经全身麻醉处理后,患者取仰卧位,取膝关节皮肤正中切口,采用气囊止血带止血,从髌旁内侧入路,逐步切除半月板、前交叉韧带以及脂肪垫。采用髓内定位法和髓外定位法分别完成股骨、胫骨截骨。然后安装膝关节假体,并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采用骨蜡封闭假体周围暴露截骨。最后,在膝关节囊内外放置引流管,在屈膝状态下缓慢缝合关节囊及其皮肤。

2.2 观察组 给予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治疗。术前麻醉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切开关节皮肤后,保留后交叉韧带,同时清除骨赘。然后安装假体,确保假体安装位置大小合适后,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化处理,同时对止血带进行放松处理,并对软组织进行止血后,封闭暴露骨面。引流管放置与对照组相同,术后进行抗感染处理。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2 疗效评定标准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按照疼痛程度不同划分为0~10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分[4]。②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出院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疼痛6个方面,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5]。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压疮1例,创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压疮2例,创口感染3例,肌肉萎缩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膝关节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膝关节在机体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关节处有比较丰富的血管网,主要有股动脉、腘动脉等动脉主干分支组成,了解膝关节结构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解剖学基础[6]。由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大,其中手术入路、截骨处理以及假体安装等创面处理均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如果手术方案不恰当,可能造成更多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以前后交叉韧带假体植入为主,假体植入能够对膝关节功能起到有效的稳定作用,不合理的假体植入可能加速膝关节假体的磨损,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7]。替代型假体需要依靠松解挛缩的侧副韧带进行关节矫正,但是单纯副韧带并不能有效矫正畸形,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在关节畸形矫正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保留自身韧带组织的基础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由于假体松动造成的关节不稳或再次修复[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关节稳定性效果优于替代型假体。从远期疗效看,关节稳定性的增加也能够减少假体磨损,从而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两组术后VAS评分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低,且术后并发症少,证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由于本研究所选样本量有限,加上研究时间较短,在研究结果中还存在一定不足,期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假体交叉韧带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经高频超声分析跟骰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中长期假体存留及失败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