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2018-08-07邹柳祥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麦粒功能性

邹柳祥

(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胃灼热、反酸等症状。西医认为其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精神因素及HP感染等有关,主要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对症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且有一定的副作用[1]。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整体观的治疗原则。近年来,笔者以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F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门诊收治的80例FD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罗马Ⅲ标准[2]为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1条或多条: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者,以及出现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每次1片,每日3次,饭前15~30 min服用。连续服用28 d。

2.2 针灸组 针刺治疗后给予麦粒灸。①针刺取穴:中脘、天枢、章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针刺腧穴部位常规消毒,采用0.38 mm×40 mm毫针针刺中脘穴,使胃部有重胀抽动感,以针感向下传导为佳;关元穴用补法,针感放射脐上,以局部有重胀感为佳;针刺天枢,令针感向下传导;针刺足三里、章门、三阴交,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5 d,休息2 d,共针刺20次。②麦粒灸取穴:胃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操作:将艾绒做成麦粒(直径约0.5 cm,高约0.5 cm)大小的艾炷,将跌打万花油(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998)涂到上述穴位上,点燃艾炷。待患者感到灼痛时用镊子将艾炷取下,每穴5壮,每日1次,连续灸5 d,休息2 d,共治疗20次。

3 疗效观察

3.1 症状评分 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3]采用半定量法,将上胃脘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纳差、餐后饱胀、反酸7个主要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分。其中无(无症状)计0分,轻(症状轻微,可以忍受)计1分,中(症状较重,已影响工作、生活,尚能忍受)计2分,重(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不能忍受)计3分。根据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异常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60%≤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30%≤疗效指数<60%;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30%[3]。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胃脘疼痛、嗳气及纳差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胃肠运动是一种极为复杂、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保持运输、消化及吸收等功能,当胃肠动力出现障碍时,就会引起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出现早饱、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本病归属于“胃疼”“痞满”“呕吐”“呃逆”等范畴。论其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邪气、饮食不当、内伤七情、劳逸失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脾胃失和,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司;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胃、肝。中医古籍对其病因病机也多有阐述。《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三因方》中指出“饮食劳逸,触忤非类,使脏气不平,痞隔于中”。《景岳全书》中论述“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现代研究表明FD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滞,并贯穿疾病的始终[4]。另有研究显示,临床中FD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虚气滞者居多,且其他证型患者中也多兼有此类症状,治疗以补益脾胃贯穿始终,此外还应重视理气化瘀的作用[5]。张声生等[6]对565例F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发现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弱或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涵盖了95.2%的FD患者。有研究发现,在胃紧张时针刺足三里可引起胃弛缓,在胃弛缓时针刺足三里可引起胃收缩;当胃功能低下时可刺激其胃酸分泌上升,胃功能亢进时可使胃酸分泌减少,针刺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7-8]。杨金梅等[9]取上脘和下脘、肝俞和胃俞水平线间区域,用热敏灸方法治疗FD疗效显著。史艳等[10]取中脘穴、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采用赵氏雷火神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胃气虚性FD,较普通艾灸治疗有效率高。兰蕾等[11]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FD,临床疗效较好,且治疗1个月后随访,症状指数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针刺治疗FD是通过激发相关经络的经气起到调节脏腑气血、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麦粒灸通过作用于穴位而刺激经穴的能量物质,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关于针刺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针刺对胃动力的影响,对一氧化氮合酶与肠道神经系统的作用和针刺对心理应激的作用等方面进行[12]。胃肠动力可以从胃电图、血浆胃动素和胃排空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通过针刺穴位来观察其变化[13-14]。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FD具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中没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治疗FD时,对于针刺穴位的选择、治疗工具的选取、操作手法和疗程上均无统一定论[15],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麦粒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从麦粒到面包
麦粒儿的承诺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