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用于防范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排药差错效果分析

2018-08-02肖诚胤钟健敏蔡嘉利梁安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件数投诉率调配

肖诚胤 钟健敏 蔡嘉利 梁安琦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清远 511518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承担全院静脉输液配置工作的主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人员流动性大、人力资源缺乏等特点[1]。PIVAS主要工作包括医嘱审核、排药准备、无菌调配、成品复核等,加强流程管理可减少排药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事件。排药差错是指在排药过程中发生,至调配前已被纠正的包括药品数量、品规等与医嘱用药不符的情况。在现代医学管理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积极性、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是当前各医院PIVAS工作持续改进的重点。研究表明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PIVAS可推动医疗机构的持续质量改进,最大限度降低排药差错率[2]。本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运用于防范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排药差错中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收集改善前、改善后排药差错数据,运用鱼骨图对易导致排药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从环境、人员、材料、方法、管理等方面分析排药差错要因。本院PIVAS工作人员共27人,均为PIVAS专业固定工作人员。人员类型:4名审方药师、23名药学调剂员、4名工勤人员;学历:本科4名、大专13名、中专10名;职称:3名主管药师、5名药师、19名药士。

表1 改善前、改善后排药差错类型比较(每周件数)

表2 改善前、改善后药物配置错误比较(每周件数)

1.2 方法

根据本院PIVAS工作特点及现状组建品管圈,将圈名选定为点滴圈,将本次主题选定为降低PIVAS排药过程中的差错件数。选题理由是对差错事件进行分析、改进符合三甲评审的要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1],同时提高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水平[2]。选取本静脉药物调配中心8名工作人员组建品管圈,包括3名审方药师、5名调剂员,由主管药师担任品管圈辅导员。本次活动范围集中在排药步骤,改善差错类型包括:所取针剂数量与医嘱用药不符,所取针剂品种或规格与医嘱用药不符,所取大输液溶媒品种或规格与医嘱用药不符,输液摆放批次与该输液医嘱执行时间不一致。由本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复核药师每天查检排药差错件数,以月为统计周期计算平均每周的发生件数。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改善重点进行解析,对为什么发生数量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自查、没有在医嘱单上做标记、工作超负荷、排药车药品摆放杂乱、操作不熟练、排药空间拥挤、每组排药人员过多、退药归位错误、缺少提示性标志、操作不规范等。用查检方法做真因验证,得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自查、没有在医嘱单上做标记三个真因。根据对策可操作性实施对策,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统一由固定班次负责调拨药品等事务;(2)将易混淆药品分开摆放,并做标示牌区分;(3)汇总单取药时认真核对药名、规格、数量;(4)每拣完一个药就在药名上做标记。投入使用智能存取系统后,为更好的发挥自动化设备的作用,降低差错件数,我们再实施了补充对策:(1)规范补药操作,减少手工补药差错;(2)修改排药流程图,规范信息化系统管理,实行双人核对取药。

1.3 观察指标

分析品管圈活动运用于PIVAS防范排药差错中的效果,将品管圈活动改善前、改善后PIVAS排药差错类型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善前、改善后的内差发生情况。另外,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善前、改善后排药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品管圈活动改善前平均每周发生79件排药差错事件,包括溶媒错误、品规错误、数量错误、放错批次等差错类型,改善后排药差错明显减少,降至19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改善前、改善后内差情况比较

改善前平均每周发生87件内差事件,包括审方差错、排药差错、退药差错、调剂差错;改善后内差事件降至24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比较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比较(%)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质量提升圈,品管圈内圈员通过共同努力学习,探讨活动实施方案及管理方案,一旦发现工作问题积极进行小组探讨,从根本上解决PIVAS排药差错问题,提升PIVAS工作效率及品管圈管理质量[3-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品管圈已广泛运用于医院PIVAS工作中,不仅提高PIVAS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PIVAS排药差错发生率,提升PIVAS药物管理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此外,品管圈属于一种管理方式,将其运用于医院PIVAS排药工作中可有效避免大量药物浪费情况,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及严格工作要求,对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5-7]。

品管圈由工作性质相近或互补的相关人员组圈,按科学管理方法解决问题,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发挥群体智慧,通过团队作用采用多项改善措施持续进行质量改进[8-9]。静脉药物配置过程包括医嘱审核、排药准备、无菌调配、成品复核等多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差错是否会主要集中于过程的某个环节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改善前平均每周发生79件排药差错事件,包括溶媒错误、品规错误、数量错误、放错批次等差错类型,改善后排药差错明显减少,降至19件(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的运用有利于降低PIVAS排药差错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10]。改善前无固定班次药师调拨药品、接电话,导致人员在排药过程中需要中断调剂,易发生差错。因此,应明确主班、午1班专门负责调拨药品等事务,安排固定班处理日常事务,并严格执行。改善前部分易混淆药品无警示标识,应归纳整理在用的易混淆药品品种,制作资料,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改善前汇总单取药时无仔细核对药名、规格、数量等是否正确,应规定完全汇总单取药时需认真核对药名、规格、数量[11-12]。通过品管圈内小组讨论明确PIVAS排药工作差错及不规范操作问题,根据医院PIVAS工作特点及工作现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规避可能导致排药差错的风险因素,持续进行药物管理质量改进[13]。改善前每取完一种药品没有要求在汇总单上做标记,易造成漏取药品,应规定每取完一种药就在汇总单的药名上做上标记。另外,改善前平均每周发生87件内差事件,包括审方差错、排药差错、退药差错、调剂差错;改善后内差事件降至24件(P<0.05)。本研究通过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进行比较,发现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分别为7.85%、8.37%,实施后无医疗纠纷及投诉情况发生(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虽然本次活动改善效果明显,发生差错的件数明显减少,但是排药过程中靠人工找药区分药品效率低,且易发生差错。通过借助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可减少差错的发生,并提高效率。因此,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培养全体圈员创新精神与逻辑思辨能力,增强药师发现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PIVAS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精神与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进行PIVAS排药差错质量管理,并逐渐形成一种医院文化,进一步提升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水平[14-15]。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医院PIVAS防范排药差错工作中效果显著,对降低排药差错率,提升PIVAS药物管理质量,提升药学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件数投诉率调配
养猪饲料巧调配
2021年天猫618预售爆款大搜罗
大气调配师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中国企业在日本商标注册申请3年增长5倍多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论如何在智能电管家推广同时降低投诉率
张馨予调配
“分数”化“比”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