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8-02尹晓霞黄锦弟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内科广东东莞523400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内毒素代偿双歧

李 强 尹晓霞 秦 敏 黄锦弟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内科,广东东莞 523400

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对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由于病情发展缓慢,肝脏主要生理功能可以代偿,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1]。以致往往延迟或忽略了对早期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当肝脏损害持续,或肝实质大片坏死,超过肝脏的代偿能力时,便进入失代偿阶段.就是指肝脏自身剩余能力,已经不能解决和承担各项工作,必须依赖药物和“外援”才能维持正常的作用,肝功能表现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异常。肝脏功能不正常,就不能承受工作和生活的能量消耗,就是失代偿。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可无任何症状或轻微,可有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3]。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备了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作用,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肠功能紊乱,起到了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4]。我院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从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且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4.6±4.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31±1.25)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64.1±4.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22±1.3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均经超声或者CT证实,伴有不同程度腹泻、腹胀、腹痛和腹部不适等肠功能紊乱症状;(2)治疗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除外肝癌、感染患者;(3)除外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所有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安络化纤丸6g,口服,每日2次,疗程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AFP、乙肝DNA、腹部彩超等情况。同时依据病情给予白蛋白、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等保肝、支持治疗,有腹水患者选择性加用安体舒通、速尿等利尿剂,并适当补钾。对存在腹水感染的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黄疸患者采用降黄治疗;采用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如遇腹水增加或消退,要酌情增减利尿剂的剂量。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吉林天三奇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gx24片,国药准字:S20060010,药品批号:140123)疗,1.5g/次,每日3次,连续治疗1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患者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置入肝素抗凝试管,采取碱性磷酸酶标记链酶卵白素法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并检测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浆内毒素的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比较(x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变化比较(x ± 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DAO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DAO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DAO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或长期作用,从而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5]。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大致可分为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等[6-7]。该病早期肝脏代偿功能较强,患者无明显症状,晚期常出现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癌变等并发症[8-11]。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阻力与高动力循环状态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让肠黏膜微循环出现变化,粘膜充血过度,造成了缺血缺氧以及水肿和糜烂,引发肠道菌群失衡,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量急剧下降,失去了肠道优势菌群地位,引发了粘膜定植降低,造成的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大量的繁殖,进而变为肠道优势菌群,出现腹胀、腹泻等肠道紊乱症状[12]。而菌群失调会导致阴性杆菌大量繁殖通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形成了内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产生进一步损伤,最终形成恶性循环[13],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并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治疗本病的其中一个关键点。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主要由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以及芽孢杆菌组成,通过口服后直接补充了肠道的有益菌种和大量的防治,阻滞了致病菌繁殖,进一步调节了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促进肠道消化与吸收功能,保护修复了肠粘膜的机构,降低了体内肠道内毒素和细菌异位,减轻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14];而且该药物可以激活肠粘膜免疫细胞,增强了肠粘膜的局部防御能力,提升机体免疫力,防止了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减轻了肠道紊乱症状。在对该药物的研究中发现,粪链球菌可以快速扭转菌群失衡状况,分泌乳酸菌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嗜酸乳杆菌可以分泌多种抗生物减少吸收毒素代谢产物;双歧杆菌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可以形成化学屏障恢复患者肠粘膜状态使肠蠕动运转正常;蜡样芽孢菌可以消耗分子氧兼性厌氧菌,为双歧杆菌的生长提供环境[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与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DAO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患者机体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毒素代偿双歧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