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学风建设“4+4”实践模式探究

2018-07-31张亭亭刘学才

科教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学风建设载体

张亭亭 刘学才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工作中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工作者长久不衰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学风建设现状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理论根源、实施方法、关键因素等,以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为着力点,提出了围绕制度建设、载体建设、考风建设、行为养成四方面进行学风建设的“4+4”实践模式。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实践模式 载体

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理论基础

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也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高校学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认同、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风建设强基固本的有效方法。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状况是好的。多数学生要求上进,思想活跃,学习认真努力,获取信息渠道广,掌握新知识快,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为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广泛发动教师、辅导员、学生和学生家长,搭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载体建设”为关键、以“考风建设”为检验、以“行为养成”为目标的“4+4”的学风建设体系。

2 实施方法与过程

2.1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保证学风建设顺利开展

制度建设是基础。从组织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学生日常行为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学风制度建设的具体章程。

(1)组织管理制度:实行辅导员听课、查课制度,要求辅导员每两周要对所带所有班级至少查课或听课一次,每次完成后要填写听课表,每月月底对班级上课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查课记录交学生科统一存档。要加大查课力度,尤其是对学业预警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2)教育管理制度:制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在班级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为本科生配备学习导师和专业导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3)家长联系制度:实行学习成绩通报谈话制度,对学生开展学业预警诫勉谈话,主动与欠学分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配合。

(4)学生日常行为制度:制定关于上课、晚自习考勤管理的规定,引导学生班级形成班级公约,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形成辅导员巡考制度,辅导员走入考场,了解班级同学考试真实状况,严肃班级考风考纪,努力营造良好的考风。

2.2 以载体建设为关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载体的创新运用与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密切相关。

2.2.1 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是通过外部强制的方式推进学习的开展,自觉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过加强管理以确保学风建设由“虚”落到“实”处。

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积极开展学生学业辅导计划。该计划主要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组建一支高水平学业辅导队伍,专业教师指导提升、辅导员督导协助、学生党员帮助辅导。同时,加强上课、自习考勤,推进学风建设进班级、进寝室,班级和宿舍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制订相关管理规定辅以学习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风的建设。

2.2.2 文化载体

一个良好学风形成的背后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校风,也就是文化载体。文化载体起着营造和改善优良学习氛围的作用。新生入學教育、校歌团歌大赛、寝室美化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等都让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集体荣誉意识,培养爱校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同时,加大对身边典型人物的宣传,注重凝练学校精神,让学生真实感受、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荣誉。

2.2.3 活动载体

通过组建学生虚拟教研室、班级周末补习班、“自励”工程、学科竞赛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除了竞赛实践,注重朋辈教育和榜样力量,评选学习之星、科创之星等,邀请他们给新生进行指导交流,组织开展专业交流会、优秀学长分享会等。

2.3 以考风建设为检验,培养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考风是检验学风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校纪校规教育、诚信考试承诺、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巡考等措施,从外部上引起学生对考风建设的重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从诚信教育、学风反思、人生理想等角度引发学生内心深处对考风、学风乃至个人发展的思考和实践。

2.4 以行为养成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发学习

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学风建设措施,力争做到以班风带学风,以管理育学风,以榜样树学风,以考风促学风。

通过推行集体晚自习、课堂手机收纳、宿舍电脑管理,开展早读打卡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优良的班级学风。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以班级、寝室、学习互助小组为单位,先进带动后进,发挥党员、班干等班级骨干的带头作用,形成“促学习,共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 主要影响因素

(1)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教育的落足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只有自己内心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

(2)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为本科生配备了学习导师和专业导师,每个导师对应部分学生,从专业学习到大学生活都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试行课堂创新变革,如设立高数辅导计划,结合上课情况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学生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指点,督促学生对本周知识点及时巩固落实。

(3)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风建设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新生入学要引导学生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过渡,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正确的认识,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规划自己的生活。

(4)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在新生入学前建立QQ群,邀请学生家长进群,入学后对家长QQ群进行重新梳理,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活动情况及重要提示及时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QQ、微信、书信、电话的作用,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使大部分家长能零障碍与辅导员取得联系,了解到学生在校真实状况,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4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举措

学风建设的培养和强化,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学习、内化和实践。为更好地完善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学风意识的提高,将从以下加以改进和完善:

(1)学风建设进宿舍。以学生寝室为单位,以创建“学习型宿舍”为抓手,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激发学生宿舍在学风建设中的潜在功能。

(2)开展读书健身活动。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课余注重运动健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设立先进典型讲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加大对现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激励低年级的学生积极上进,向优秀学生、校友靠拢。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深入班级和寝室,指导和影响身边的同学和学弟学妹。

(4)重视校友资源。对于已毕业的学生关注关爱,建立各地校友会,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邀请杰出校友回校座谈,给在校的学生树立现实榜样,使学生在优秀的道路上有迹可循。

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4+4”体系,以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为着力点,深化创新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极其必要且有其成效的。

参考文献

[1] 曹亚君,王文华.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制度的探讨.经济与管理,2013(6).

[2] 潘滴.学业困难学生帮扶“三合一”体系构建与实践.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学风建设载体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