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资源优势的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7-31孙延芳许鑫瀚孙杨刘洪涛梁宗锁

科教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企业

孙延芳 许鑫瀚 孙杨 刘洪涛 梁宗锁

摘 要 对浙江理工大学的地理资源优势加以分析,探讨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建设浙理工-三叶青堂“植物抗生素”創新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条件,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地理资源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1 企业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创新平台

1.1 地理资源优势

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浙江杭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具有很好的地理企业资源优势,一直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近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与开发区知名企业搭建了很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了优势互补、互动关联的创新体系。主要举措有:(1)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2)促进校企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2014年成立“康恩贝-浙理工中美院士工作站”,校企合作成果显著。(3)开展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近5年来,为企业人才培训多达 20余次;先后与胡庆余堂、浙江泛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教学示范实践基地,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优势,推进高校人才有效创新培养。“面向产业发展的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充分发挥浙江理工大学的专业人才聚集和浙江省生物产业的集群地理优势,探索、建立并完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生物产业专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为此开展的“一课一企”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好评。学院课程、实验与企业挂钩,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使学生掌握了很好的专业技能,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有目的的指导了学生就业和考研,鼓励学生出国深造。对于企业方面来说,也是一种吸纳高校人才的重要渠道,这样既能为学校提供了技术指导,又能在其中培养人才吸纳人才,实现了企业高校双方互助共赢。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有待于提高

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往往更加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对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所采用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先于且重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成了辅助,导致了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无法显著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的得不到培养,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理念未能得到转变,使得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根据以往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理念与模式未能得到重视与实施,也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2.2 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难以落实

提升学生在生物科技类产品生产技术上的工程设计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在生物科技类产品研发方面的实践技能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生物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人才,这是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将创业看的过于神圣,他们所认为创业仅仅是针对高科技领域或者高资本行业才可以进行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将创业看成是没有能力找到好工作的人才会选择的道路。另外,一些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不够理性,他们仅仅将创业当成了“时髦”的行为,把创业看成了攀比的工具,没有充分考虑创业必须的条件,在未针对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情况下,过度的追求一些热门领域与行业,正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导致了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很难得以落实。

2.3 高校人才培养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务型教师

高校中很多专职的教师均是从高校毕业之后便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尽管拥有高学历甚至海外著名大学的求学背景,但他们之中很少有人拥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很多实际问题无法很好地得以解决。有些教师也有挂职到企业实习的经验,不过,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教师的挂职实习仅仅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到企业进行长期实习,导致教师对于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依旧不够充分。目前,虽然高校之中开始开展“双能型”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不过,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和高校管理制度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高校在“双能型”教师教育培养工作中也未能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参加技能与实践培训的效果缺乏有效考核,导致了技能与实践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无法充分得以发挥。

2.4 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投资,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于人才培育以运用过程中。不过,现阶段不少的企业将人才培养看成是企业一项重要成本投入,在企业缺少人才的情况下,才会着急的到处寻找人才,企业进行招聘时很难获得优秀、适宜的人才,即便是企业招聘到了人才,也会由于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不重视,导致员工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由于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投资,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导致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校企合作便很难找到适合的企业,由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仅仅依靠学校一方很难完成,而且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是没有企业的支持,其教育教学效果也会不太理想,从而无法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这样恶性循环,不仅导致了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3 具体措施

3.1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协同育人

实施“一课一企业”制度,对于专业课要求教师重视企业参观,实习以及顶岗锻炼;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学院领导带队到杭州、嘉兴、绍兴、丽水等地市科技局与当地企业开展交流,召开“生命纽带”校企合作研讨会,探讨与企业科技合作空间,积极开展联合研发,拓展教师的行业视野,增强教师对行业发展、科研选题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等领域的理解,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充分了解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企业实习采用“深入企业,定期检查,校企共评”的模式,实现企业需求与就业群体的提前对接及磨合;聘请企业导师进校做产业发展和创业指导报告,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助力人才培养,企业了解学校培养过程,学生、老师理解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2 企业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当前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社会问题,人事部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应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单位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而另一方面,大批毕业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方是求才若渴,一方是工作难寻。供需的压力都很大,要真正彻底的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学校组织力量研究与分析社会与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并将企业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高校可以看作是一个制造人才的工厂,生产的产品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有市场,才能受欢迎,教育产业才能兴旺发达。同时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信奉简单的“拿来主义”在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中容易遭遇诚信危机。企业资源导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中的新做法。建立“产学研用”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园,走进身边的知名企业,强化并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进岗实习,使学生培养紧跟生物产业前沿技术的发展。

3.3 以企业需求为合理导向设置专业

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平台作用,与用人单位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实习基地为重要的依托,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利用产业合作开放办学,进行“科技型企业家、资深研究员”特色教学活动,利用他们丰富的企业经验和案例,组织课程与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尽快了解和掌握企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主线,让学生能够结合企业中现实问题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到最佳解决方法。另外,教師进行教学时,也要合理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案例相关背景,全面开展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4 效果评价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地处杭州经济开发区企业群的地理优势,注重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譬如浙理工-三叶青堂“植物抗生素”(下转第35页)(上接第10页)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使得双方优势充分发挥,在产学研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浙理工-三叶青堂“植物抗生素”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以下效果:

(1)充分发挥浙江理工大学专业人才聚集和浙江省生物产业的集群地理优势,探索、建立并完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生物产业专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将浙理工-三叶青堂“植物抗生素”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成为顺应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生物产业中高端人才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提升学生在生物科技类产品生产技术上的工程设计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在生物科技类产品研发方面的实践技能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生物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人才。

(3)依托浙理工-三叶青堂“植物抗生素”创新实习基地项目,解决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特别是中药材开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长三角乃至全国生物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平台作用,与用人单位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实习基地为重要的依托,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校的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5)在建设期完成天然药物类企业特色的中心实践课程“企业认知实习、企业工程实习、企业产品设计和企业毕业设计”四个环节实践课程建设,包括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实习讲义或教材、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企业实践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

5 结语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活动时,应当要进一步转变自身理念,要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先导,不断地对高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作为重点内容,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样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今后,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条件,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拥有基础保障。另外,还要求高校要建立健全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至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保大学生素养可以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通讯作者:梁宗锁

参考文献

[1] 俞园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6):34-35.

[2] 孙延芳,孙杨,夏鹏国,梁宗锁.如何把企业资源应用到高校人才培养[J].中国培训,2017(3):25-26.

[3] 李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114-115.

[4] 李保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79-80.

[5] 林宪平,周红梅.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82-183.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企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毛遂自荐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