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导学案”应用研究

2018-07-30刘玉春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案目标

刘玉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点。传统的阅读教学,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而且教学方法也比较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改变传统的小学阅读形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关健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大多数是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在课后进行解答与思考,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章可循,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漫无目的的学习,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成为许多教师的做法。而“导学案”的巧妙运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导学,其意思就是“教师导,学生学”,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制作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使新知识的学习有依靠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因此,导学案是教师引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桥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以学习目标、合作交流、知识探究、自主学习等几方面,作为设计导学案的中心内容[1]。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必要性

第一,阅读教学导学案在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部分教学对导学案的理解思维固化,而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指导不够合面,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第二,传统的阅读教学忽略了情感与价值等方面,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这几点的引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2]。

三、“导学案”的运用研究

(一)课前预习导学案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课前预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性学习比较差,对于课前的预习环节往往忽略,导致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课前预习的导学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课堂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讨论导学案

在课堂上设计讨论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设计合理的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导学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三)课后总结导学案

小学生由于学习状态与个体感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后的总结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情感,而针对导学案的设计教师要采取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受传统的束缚。教师也要从不同的解度与立场设计导学案,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3]。

四、“导学案”的应用方法

(一)导目标,学伊始

导学案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认知能力方面有限,针对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利用“导学案”来确定学习目标。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二组《桂花雨》一课讲解时,教师先导入目标,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体会文章作者思念家乡,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深入了解了文章中母亲所说的“这里(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充分体会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

学习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了解怎么学,学什么,有了明确的就会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使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思路,并能进行自主阅读。

(二)导精要,导重点

学生只要能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重点,就可以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有效的建立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能。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四组《落花生》一课讲解时,教师应先讲出中心思想“父亲对花生优点的理解,父新的谈话将花生所蕴念的品格揭露出来”。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领悟这段话的含义,使学生能够了解花生的可贵精神。教师在课后总结时,让学生明白此文借用花生赞美默默奉献的人们。

教师通过导精要,导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与写作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4]。

(三)导生疑,学无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难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有疑问就会寻找答案。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深入思考。例如人教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组《金色的草地》一课讲解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觉得这个课题有没有问题?我们看到的草地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等系列问题,当学生听到这些问题时,会马上产生好奇的心理,学生的内心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可继续引导“请同学们在书中寻找答案,请大家阅读一下课文”。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带能疑问的心态去阅读,会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从而养生质疑的学习习惯[5]。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教师合理的运用,一定可以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有活力。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而导学案的应用成为了小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导学案的设计内容不会偏离学生知识能力范围之外,这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与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健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學进.导学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书文摘,2017(20):170-171

[2]詹长荣.巧用导学案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7(69):58.DOI:10

[3]齐进.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导学案”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3(09):56

[4]吕莉.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1):65

[5]屈润红.巧用"导学案",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上),2017(5):124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案目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