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8-07-30王菊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可持续发展渗透

王菊

摘要:当今初中生物课程缺乏生命教育的实质内容,生物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意义,明白生命发展之美,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学校要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战略,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崇尚和热爱。

关键词:初中生物;可持续发展;渗透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中学生物教学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今日的地球,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增加;生物种类正在减少……人类面临的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都可以在生物学中得到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包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两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包括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保护人类权利及其它生命形式和自然界的权利、节俭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二)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就是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他人和未来的责任感,并能把这种责任转化为个人和集体生活的的行动信仰。教师可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哪些个人行为会导致环境污染,哪些行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学生把那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落实到生活细节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二、培养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环境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潜移默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良好的环境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身体力行、严格自律,即良好的环境意识行为之上的。

事实证明,环境问题的缘由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的利用以及破坏,而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又是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系统地、有组织地向广大青少年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真正使环境保护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进而起到“教育一代人,影响三代人”的作用,这是我们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通过环境教育所培养起来的以“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环境道德、环境伦理、环境价值观就是弥漫在整个校园中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同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能力。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组织实践活动,领会生命教育

学校要想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自然界遍布生命,一草一木都体现着生命的要义,学生可以通过对动物或者植物的观察体会生命的成长。在动物的选择方面,蚕宝宝可谓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为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跨越了多个阶段,而且体型小,易于学生饲养。蚕的生长从幼卵开始,逐渐长成蚕宝宝,到一定阶段时会吐丝结茧,最后成为飞蛾破茧而出。蚕的生长过程可谓深刻诠释了生命的可贵与神奇,学生观察时能体会到生命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用心体会生命的变化,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当学生体会到生命意义的时候,由此及彼,从物种向自然界生命延展,学生能够学会珍爱生命,对各种生命形式抱有珍惜与爱护。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多领域的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停留于单一的生物,尽可能向学生展现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把生命形式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体验式教学

体验法是在实际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从中达到提升认识、确立信念与形成能力的教育方法。教师可利用环境与学生生活高度联系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例如让同学们调查记录校园里的生物种类、数量与生活环境,并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使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除了课外体验活动,生物实验教学更少不了学生的亲自参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全程安排,不能预先告知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而应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避免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使用体验教学法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性作用,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动地活动;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方法指导、过程管理和效果监督,同时,注意体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总之,中学生物教学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地、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的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助于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加强生物课的实用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可持续发展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