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8-07-30丁志鹏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继承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丁志鹏

摘要:本文以传统文化为中心,旨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通过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兴趣与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并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得到提升,借助高科技多媒体设备,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兴趣

语文作为学习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值得去研究的,通过老师去探索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了解课文背景,重现文章情景,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真正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翱翔在语文的蓝天之中。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分析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流失严重,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少,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让学生们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不学习也不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也有许多学生仅仅只是为了分数而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在初中教育上,初中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义务教育的高级阶段,学生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学生们真正的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对以后的发展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推广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正视。对于当代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已经尤为严重。无数的根据传统文化出发的节目的涌现并获得无数的好评,已经反映了当今社会这个需要重视的话题。诸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听写大会》的崛起,也激起了大家心中对于传统知识的缺失的担心。而对于初中生,作为祖国将来的中流砥柱,对于他们的教学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他们的人生观建立期,做出引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让他们拥有探究的眼光,明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乃至对于青少年的塑造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分析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多的去了解传统文化呢?如何在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接下来,我们来讨论阐述几个可行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且必须让学生去做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当主角,做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配角,起到引导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教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多课文后的背景和拓展知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只是想单纯的为了分数去被动接受和学习语文,这样长期下去,传统文化流失得会越来越严重,许多同学不了解课文中涉及得真正得传统文化知识。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大部分语文老师只是机械的去教学,再优秀的文化也只会被时间无情的抛下,那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怎么传承下去呢?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将文章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去系统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去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先去主动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知识,作者等。没有绝对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去找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们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制力相对来讲是不够好的,只有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才能能够事半功倍。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有利于学习的成功。

(二)强化诵读古诗文经典作品,实践传统文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首诗,一片小品文,一部长篇小说,处处都折射出中国民族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审美情趣等,学生强化背诵理解,有助于体会祖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体会诗人的情怀,提高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古诗词在编排上相对集中,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都在增长,所以集中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发展。

古诗中有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即使被诬陷仍心系故国,不惜自投汨罗江以明志;范仲淹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仍关心国事,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文天祥身处囹圄,面对敌军的诱惑仍不改本色,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言;谭嗣同立志救国,无奈清醒之人少之又少,最后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爱国主义的熏陶,给学生传达了优秀的价值观念。古诗词中有礼义廉耻。《礼记》《出师表》《论语》《孙权劝学》等经典作品从礼仪、思想、学习等方面给予学生以辅助。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修养。古诗词中有思乡怀亲。《鲁山山行》《望月有感》《黄鹤楼》《逢入京使》等凄婉之中仍有乐观积极的大家风范。古诗词中还有历史典故、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等。古人写下的优秀诗篇中,将自己的人生际遇、经验和价值观渗透在作品中,给中学生及时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三)借助校园文化,丰富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传递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向来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承,这就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語文学习环境,而校园正是语文学习的实践阵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离不开语文的构建和指导,一切有益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有语文教学的参与。譬如:黑板报、校园橱窗,社团组织,广播室等。都可以借助这些媒介开展多种文化,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者,语文的课外文化活动,如:美术作品展示、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文学社的创办、校刊等活动,都很好的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的手段,传承优良文化来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内容的延伸补充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层次,更提升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胡军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1)

[2]裴东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继承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