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8-07-28焦美莲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高职院校可通过培养学习型教学管理团队、培养学习型教师团队、培养学习型班级和培养学习型人才,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0

作者简介:焦美莲(198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后勤处副处长,讲师,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迅速增大。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为此,高职院校需与企业进行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和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师生的个人完善和提升,完成自身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打通学生的职业通道

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借助校企合作的便利,学校可将企业发展与需求引入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也可以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使其熟悉专业知识与操作流程。如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大量的实践实操经验,以及真正的职业体验,在获得实操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间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心理转变。若学生与企业的磨合较为顺畅,表现相对良好,那么,只要企业需要该岗位的长期工作人员,学生便有机会毕业后直接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即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完成初次就业。

2.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但是,受传统高职教育影响,现有高职教师多数精于理论知识讲授,缺乏专业实操经验和技能。校企深度合作,正好可以弥补教师在专业技能操作方面的缺陷,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实操训练渠道和条件,如此,方便教师丰富其教学内容,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还能够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实际管理模式和员工的基本状况,与企业高管及技术人员研究切磋,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优势。

3.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使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最大程度上贴近企业的需求,从而使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同。毕业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成果”,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认可度,是学校教学质量最真实有力的标识。毕业生被认可的程度越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越好,这是不需要任何特别宣传就可以被公认的事实。所以,通过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提高其被社会的认可度,即可帮助学校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其所需要的“定制式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培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如此,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目标,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是高职院校必须完成的使命。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理念,以开放的办学态度,完善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升级,创新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的结果符合企业的用工标准。另外,高职院校可依靠企业的专业人才与资金资源,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校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协助高职院校完成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教学特色。

1.培养学习型教学管理团队

校企间的深度合作,需要依托有效的教学管理团队才能实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熟悉学校的管理却普遍脱离企业实践,无法胜任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需求。所以,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迅速培养一支学习型的教学管理团队。这支团队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摸索迅速完成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提升。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的盈利模式及最终发展走向,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从中找出既适应企业需求又符合學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衔接模式,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鉴于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在持续不断地变化发展,这支管理团队还需要保持不间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管理需求。

2.培养学习型教师团队

培养学习型教师团队,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完成自身从“教师”到相关领域“行家”的角色转变,实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高度的统一。制定合理的引导激励政策,引导教师自觉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作为自我完善的目标之一,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更新其实践指导内容。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广泛参与专业实践操作和训练,形成其对所教授课程的新认知,从而根据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不断创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培养学习型班级

培养学习型班级,利用行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据此实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在学生群体中形成高度一致的发展共识,以企业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为载体,引导学生明白集体力量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其协同发展的意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进步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获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强化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4.培养学习型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紧跟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已不再仅仅是学校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广大师生必须时时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基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市场人才需求而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都不能长久地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仅仅学会目前学校和企业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学习能力也是必备的生存和发展技能。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要致力于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际需求出发寻找急需补充的知识和技能短板,并通过合理的途径完成自身知识的补充,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这是任何一个想要实现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更为重要。如此,方可显学校的远见卓识,方有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人才资源。

四、结语

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需注重“学习”二字,从教学管理团队到教师,从学生群体到学生个人,都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唯有学习,方能不断地适应和创新,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兴怀,欧阳杰,陈 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37-39.

[2]王炳钓.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J].现代交际,2016(7):170.

[3]闫智勇,朱丽佳.校企合作视野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41-46.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研究性学习的“4×3”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