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28何达生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课堂教学基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就以数字故事为内容,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4

作者简介:何达生(1971—),福建云霄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1.利用数字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字故事是一种简单创建情境的工具,它整合了文字、音乐等素材,直观明了地还原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进行故事创建的时候,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分类,基本以生活实际问题、游戏问题、故事情境问题三类主题为主。通过数字故事创建问题情境,一般应用在导入环节,这样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认识周长》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实际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做胖虎。你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学生:愿意。

教师:胖虎最近有了一些烦恼,希望大家能够帮助他解决。

此时学生会露出疑惑和期待的表情。

教师播放数字故事:贪吃的胖虎,想要减肥,于是他制订了减肥计划,每天绕着操场跑一圈。第一天,胖虎沿着操场内圈跑了一小圈,但是爸爸批评了胖虎,告诉他不能偷懒,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一圈。聽了爸爸的话,第二天胖虎就沿着操场外线跑,但是没有完整跑完一圈,胖虎就这样跑了很多天,但是他并没有瘦下来。渐渐的,胖虎失去了信心。

看完数字故事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胖虎没有成功瘦下来呢,他是否按照爸爸的要求跑步了?

此时,学生们都会踊跃举手回答。

学生甲:没有成功,因为他没有按照爸爸的要求跑步。

学生乙:胖虎没有沿着操场边线跑完一圈。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爸爸对胖虎的要求,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周长。

从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记忆模糊,容易出现错误。小学阶段一般周长就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这个问题,教师结合数字故事的冲突点——“胖虎有的时候没有沿着操场边线跑,有的时候没有从起点跑回终点,也就是并没有跑完完整的一圈。”进而引出周长概念,强化学生记忆。

数字故事生动形象,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数字故事介绍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知识领域有一些小知识贯穿于数学日常教学中,比如乘号的来历、分数线的演变、小数读写法等,教师利用数字故事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既能够缓解课堂气氛,又能够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在分数读写法这个内容上,教师可以制作介绍分数演变历史的数字故事,在介绍分数线教学时播放。数字故事如下:

历史上的分数线:从相关史料记载来看,分数线最早是出现在中亚细亚阿尔·哈萨的著作中,当时的写法是:

而在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的《算盘书》中也提出了分数线,当时的写法是:

以上对分数的表示,沿用了阿拉伯人的书写习惯,从右向左,整数部分在分数部分的右边。分数线出现之后,并没有立刻得到广泛应用,一直到18世纪后期,才开始用表示分数。

在观看数字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分数线的表示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从故事中展现的人物以及地理名词中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探索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纵向联系。之后,教师再重点对分数读写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记忆。

3.利用数字故事复习小结知识点

复习知识点时,教师要将重点知识回顾与拓展知识训练一同进行,借助数字故事将复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提高复习效果。

在数字故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本章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整合复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以及新知识的巩固。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复习小结中的应用,为学生复习提供了指导和帮助,构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另外,数字故事内容简单,但是演绎过程直观而详细,便于学生温习和总结。这样的数字故事既可以作为教师导课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用于复习小结课来巩固知识点,同时,它还为学生课后自行学习提供了一种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39.

[2]王益双.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86.

猜你喜欢

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字故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