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8-07-28杨艳梅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小学语文

摘 要: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古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阻碍了教学的进度。因此,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讨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11

作者简介:杨艳梅(1978—),女,湖南省道县第五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古板。在新的教育改革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仍采取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已经不再适用,加之小学生年龄小,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对于古诗词的接受程度也较差。

(2)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在每一次的考试中对于古诗词的考查也只是以简单的默写来进行,所以,大多数教师在应试教育之下只注重学生对诗句的背诵,往往忽视了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与情感,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3)没有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以现代文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教师如果在古诗词学习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那么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也会更浓。

二、改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1)改变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将古诗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对古诗词的看法,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古诗词的积累,使得自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向学生传达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兴趣。由于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的占比较小,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利用好有效的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情境,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比较悠扬、静谧的曲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诵诗歌;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接着讨论和交流;最后带领学生进行诗词的具体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春雨来临的喜悦,从侧面体会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操。

(3)创新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出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为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新意。比如,在教学陆游的《游子吟》时,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在分组过程中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每个小组内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要相当;其次,教师要明确小组内部每一个人的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再次,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诗词的朗读,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讲述诗歌主要表达的内容,并在小組中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待学生对诗词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与深厚的爱,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习到诗人的高尚品德。

(4)开展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近些年来,社会上掀起了全民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这无形中提高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因此,学校也应该趁热跟上时代的潮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我们可以模拟“中国诗词大会”的竞赛形式,吸引学生参加比赛,然后通过层层选拔,选出优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全校性的诗歌朗诵比赛。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要有所改进与创新。现阶段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不高,教师的重视度也不强。因此,我们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热爱古诗词,丰富其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顾迎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6(9):44.

[2]方 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雷丽霞.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8):219-220.

[4]刘 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5]程 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5(27):47.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现状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